和而不同”与“契约精神”——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比较.doc

和而不同”与“契约精神”——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而不同”与“契约精神”——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比较

“和而不同”与“契约精神”——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比较 第30卷第3期 2008年5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ingxiaUniversity(Humanitiesamp;SocialSciencesEdition) Vo1.30No.3 May2008 “和而不同”与”契约精神” —— 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比较 吴世彩,刘家俊 (宁夏大学党委办公室,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750002) 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理念指导.”和而不同”和”契约精神”作为中 西方的和谐社会理念,在求和的深层意义上有内在的契合点,即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承认差异,统筹兼顾和系统 优化.但它们属于两种异质文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社会的和谐理念,在众多层面上又存在着差异.比较分析 中西方和谐理念,目的是观同察异并期于会通,实现两种和谐理念的融会契合,丰富和完善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 想资源.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对立,对话下的契合是将它们的优势结合起来,即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坚持和平和竞 争的辩证统一,群体和个体的共同发展,自律和他律的充分结合. 关键词:”和而不同”;”契约精神”;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 中图分类号:B0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08)03—0001—07 人类以群体为生存和实现的条件,为了维护社 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的永续发展,协 调与和谐就成为任何社会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我们 知道行为模式是受制于价值理念的,那么,构建和谐 社会,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和谐理念作为指 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无数仁人 志士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资 源.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积淀,具体历史环境中形 成了相异相通,各有千秋的和谐社会理念,即”和而 不同”和”契约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今天,我们通过对中西方和谐理念的具体分析,目的 是观同察异,期于会通,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提供积极的理论启发和思考. 一 中西方和谐社会理念的”契合” “和而不同”是孔子对君子品性和为人原则的 高度理论概括,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同”思想的演化;而契约精神是指在西方社会蕴涵 于契约关系和社会契约论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的 规则和意识所凝聚而成的精神.在对这两种和谐社 会理念分析之前,我们先对它们的形成和历史渊源 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和”是指不同性质, 不同方面的事物通过相互补充而同时共存达致统 一;而”同”是指相同事物的堆积,本质上排斥了不 同和差异的存在,反映的是无差别的同一或抽象简 单的同一.早在西周末年,郑国太史史伯就提出: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 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这里,史 伯把”和”与”同”区别开来,认为”和”是”以他平 他”,是不同的事物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均衡状态. 而”以同裨同”,则是把相同的事物简单叠加,这只 有量的增加,而无法产生新质即新事物.春秋时期, 齐国的晏婴进一步论述了”和”与”同”的区别,强调 了和的互补,共济与对立面的相反相成作用.他说: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烊之以薪.宰 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 以平其心……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 一 ,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L2J.晏婴认为, “和”好比做汤,只有将油酱醋盐梅各种作料与鱼肉 放在一起,加上适量的水,用适当的火候去烧,这样 才能做出美味的汤来.即”和”是多种不同甚至相 互对立的因素”相济”,”相成”做到”济其不及,以泄 其过”,实现各种因素相互补充转化.”同”好比是 一 锅水再加水,还是一锅水,做不出汤来,没有人会 喜欢喝.所谓”若以水济之”,”琴瑟专一”,就是简 单因素重复的”同”.晏婴还将”和同之辩”运用于 君臣关系,强调”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 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L3]. 指正确的认识是不同意见的相互争论和补充而形成 收稿日期:2008一O1—11 作者简介:吴世彩(1966一),山东高密人,宁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的综合平衡,认为只有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的君主,才 能造就和谐的局面. 孑L子继承了上述思想,日:”君子和而不同,小 人同而不和”.意思是指,有德行的人其外在表 现未必都一样,但他们善于协调,能与人和睦相处, 内心所见保持略同.而小人为人处世是一味苟同, 盲从附和,实而”不和”.这里的”和”是指保持矛盾 对立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君子所具有的品德; “同”则是否认这种对立面的差异和斗争,取同一性 而舍斗争性,采取无原则斗争的迁就态度,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