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舌必文学研宄
‘‘
.队 山为翠峰涌 谈起
一一谈苏轼山水诗中的动静观、理趣和安畅的情怀
O徐冠镧
摘要:苏轼性好山水,写有数量可观的山水诗,研究者从中总结了其“尚动”“尚变”的自然观和旷达的气概。
然他们大多未能结合北宋的思想背景采谈苏轼山水诗。本文试图在北宋理学思潮的大背景下探讨苏轼的动静观和诗
中的理趣,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考察其山水诗中体现的安畅横旷的豪迈情怀.
关键词:苏轼山水诗以小喻大节奏
衰,道济天下之溺”,“浩然而独存”12】。韩愈之文之道也
苏轼在《郁孤台》中说: “lJl为翠峰涌,水作乐虹影响了苏轼…水诗创作。且看苏轼《游金山寺》:
流。”这是一个典型的“东坡式”比喻,以灵动写庄重,而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
不失磅礴之雄壮;以沧海之一瞬写面古之永恒,在凝同中, 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
似可听到水流即将坠落的声响。但这句诗却与宋朝朱熹的说 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法颇为相近: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
群山皆为波浪之状,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 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
什么时凝了,初问极软,后来方凝得硬。『11 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帐然归卧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说法可谓借罄了前人的成 心莫识,非鬼非人竞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
果,即北宋理学可能已有这种山水观。那么苏轼和北宋理学 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这显然受了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诗题“游金山
我们知道苏轼对理学颇有微词。他在《杭州召还乞郡 寺”,已显散文化倾向,以下从所思、所见、所感铺开。前
状》中说: “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色词,故颐之党 八句登高远眺,触景生情,勾起乡思;巾间八句写傍晚和夜
人无不侧目。”《宋史纪事本末》也载:“颐在经筵,多用 间江景;末人句阐发辞官归田的意愿,颇有章法可云。程千
占礼,苏轼谓其不近人情,深疾之,每加顽侮。”理学家以 帆《宋诗精选》评价此诗“笔次骞腾,兴象超妙,而依然层
圣人的标准要求世人,但是有人只在形式上遵循圣人之道, 次分明”[¨。
内心并无圣人之德。苏轼因这一弊端故“深疾之”。但他对 另外,苏轼也承袭韩诗力“求奇重势”的特点。如“是
程颐的不满仪在于程颐处处效仿古礼,不近人情,并没伞面 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巾似有炬火明,匕焰照
否定理学。理学作为北宋最兴盛的社会思潮,其影响是后方 山栖鸟惊”,描写奇崛惊心。后人将韩愈、苏轼并称为“韩
。
面面的。 海苏潮”…,谓其文如潮如海、波澜壮阔。苏轼“以文为
对苏轼山水诗研究较有代表的有陶文鹏和冷成金两位先 诗”诗作也同样气势磅礴。
生。陶先生以苏轼诗文、创作理论研究苏轼,贴切专精而无
暇旁及社会思潮。冷先生虽对佛禅与自然有所发挥,却未能 陶文鹏认为,苏轼笔下的景物大都有动态和生气,即使
深入、仝面。另有学者研究苏轼思想渊源,推至老庄,却未 描写相对静止或缓慢移动的山水,他也能大胆地想象,以飞
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动之笔创造出气势胜天的意境。f5]的确,“尚动”是他一贯
的主张。《策略》中他说:“天之所以刚健而不屈者,以其
宋明理学日.在唐代就已萌芽。韩愈大侣孟子之书,成为 动而不息也。惟其动而不息,是以万物杂然各得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