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生活课程的性质谈生活课程的教学实践
生活課程在地化教學設計的實踐 秦葆琦副研究員 98.3.30 生活課程在地化教學設計的實踐 生活課程的性質 生活課程的在地化教學設計 生活課程在地化教學設計呈現的在地化特色 生活課程在地化教學設計呈現的課程統整 生活課程在地化教學設計呈現的教師主體性 生活課程在地化教學設計呈現的探究與體驗教學 生活課程在地化教學設計呈現的學生主體性 結語 一、生活課程的性質 (一)從生活課程綱要微調的基本理念來看 (二)生活課程涵蓋三個領域的特質 (三)生活課程的統整性質 一、生活課程的性質 (一)從生活課程綱要微調的基本理念來看 1.「生活課程的特性」 2.「兒童學習的特性」 3.「生活課程的目標與願景」 微調的生活課程綱要提出「探索與體驗」、「理解與欣賞」、「表現與運用」、「溝通與合作」、「態度與情操」等五個能力主軸,以架構能力指標的內容。 1.「生活課程的特性」 兒童從生活中開展學習。他們在生活中遊戲、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觀察,而認識了世界的樣子;他們在生活中與人互動,學習社會規約,在大人的照顧引領下,身心順利發展。對孩子們而言,生活不是學科知識的加總,而是發展各方面知能的源頭。生活課程以生活為主軸、視生活為整體。 ---第一段說明兒童從生活活動中獲得的學習是多面向的、是整體性的,因為人的知識、能力也是整體的。 2.「兒童學習的特性」 兒童天生好奇、喜愛探索。他們從探索過程中獲得樂趣、遭逢問題並解決問題。對孩子們而言,生活從自發的活動開始,生活是孩子與社會文化、自然環境、及他人互動後不斷調整與成長的過程。生活課程以兒童為主體,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啟他們對周遭人、事、物的好奇,引發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生活課程時時感動孩子的心,讓他們發現周遭人、事、物的美好,進而喜愛探求未知;生活課程帶領孩子發現與探究問題,讓孩子嘗試以建設性的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成功的經驗並提升想法。 ---第二段在提醒,這種學習是兒童自發的、自然而然發生的,但是,若有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則將使學習方向更清晰、更具成效,也因教師的肯定和讚賞而受到鼓勵。 3.「生活課程的目標與願景」 生活課程讓兒童繼續透過生活中的遊戲、探索和觀察來認識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生活課程讓孩子經由體驗、操作與行動來探究問題、組織知識、學習做事的方法並提升美感經驗;生活課程讓孩子進行創造、感受美的形式,以擴展他們的想像;生活課程讓孩子在人群互動中,體察人與人、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重要性,發展關懷、尊重、互助合作的態度;生活課程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經營自己的生活。 ---第三段則在描繪一個願景,也是生活課程的目標;在於表述一個多面向的認知個體及其整體性、周延性的處理問題能力的養成 。 一、生活課程的性質 (二)生活課程涵蓋三個領域的特質 從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來看 從社會學習領域來看 從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來看 (二)生活課程涵蓋三個領域的特質 1.從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來看 1)他是一種實作或經由實地觀察、實驗等活動,即經由「實作活動去體驗」的方式來學習的。 2)自然現象或科技運用發生在生活四周,與生活息息相關,是一種可立即應用於生活的知識。 (二)生活課程涵蓋三個領域的特質 2.從社會學習領域來看 1)自然的物理環境 2)人造的物質環境 3)人造的社會環境 4)自我與超自然的精神環境 以上均與兒童的生活環境相關 (二)生活課程涵蓋三個領域的特質 3.從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來看 *藝術源於生活,也融入生活 *陶冶生活情趣 *分享源自生活的思想與情感,並從中獲得知 識、建立價值觀 *學習創作和表達其觀念和情感 *均衡科技文明與藝術人文的全面、多元及統整的肇始 一、生活課程的性質 (三)生活課程的統整性質 *以主題或議題切入,稱為「主題式」課程統整設計模式 多學科課程 科際整合課程 超連結課程 一、生活課程的性質 (三)生活課程的統整性質 生活課程強調以生活為中心,學生為主體,使學習者能體驗與人融洽相處之道,觀察瞭解事物的真相,感受和諧、韻律、節奏之美,藉由「科學上的求真」、「人際間的求善」、「藝術上的求美」之訴求,體悟與實踐生活中的真善美。 二、生活課程的在地化教學設計 (一)由各縣市之生活課程輔導團發展(97年6月至97年12月),以學校、社區為範圍的在地化素材,融入生活課程而進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台中市P.5) (二)每個縣市在97年12月18-19日各發表一個教學設計,共有22個。 (三)未來將繼續發展,並向各縣市的教師推廣。 三、生活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