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层递和排比
第六节 辞格(三) 一、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将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用词互相对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放在一起,这种辞格叫对偶。 严格的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互相对应的词性一致、平仄协调、实虚相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严格的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互相对应的词性一致,平仄协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端起饭碗想起了妈,拿起筷子想起了家; 这些都是宽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声韵大体协调。 (二)对偶的类型 1、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反对 对偶的两部分,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串对 对偶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有的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叫“串对”,也叫“流水对”。例如: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到韶山》) (三)对偶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对偶,可以使内容凝练集中,增强概括力;可以使形式对称均衡,增加节律感。 (四)运用对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偶时内容与格式可以统一则必须统一,不能统一则采用宽对,无须刻意求工。 二、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这叫排比。例如: 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爱活泼的人,爱水,爱空中的飞鸟,爱车窗外掣过的田野山水。(徐志摩《自剖》) 白天,我被求生的本能所驱使,我谄媚,我讨好,我妒嫉,我耍各式各样的小聪明。(张贤亮《绿化树》 (二)排比的类型 1、句子成分的排比 句中同一句子成分的排比。如: ①在他的词作中,你见不到一丁点世俗的哀怨,感到的只是祖国跳动的脉博、民族不懈的追求、时代探索的脚步、人民热切的期盼。(王衍诗《倾情领唱主旋律》) ②深夜,在大庆一间客房的会客厅里,王启民述说着往事,他的久违的父母、他的久违的故乡、他的久违的童年。(文乐然《宁静地带》) ①是宾语的排比,②是同位成分的排比,此外还有主、谓、定、状、补语的排比等。 2、句子的排比 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的排比。如: ①不要轻信你听到的每件事,不要花光你的所有,不要想睡多久就多久。(无名氏《一些有意思的忠告》) ②为什么人一定要当“官”或取得其它高级职位才算是活得有“价值”呢?为什么一定要高人一头、超人一等才算是有“前途”呢?为什么只有清闲、少劳或不劳动才算是“幸福”和“快乐”呢?为什么要把服务性行业看得那么卑贱见不得人呢?这是多么可怕而又可鄙的偏见!(魏巍《路标》) 3、段落的排比。 例如: 他哭了,不是因为邻居的眼色,这个从南市来的孩子从小见惯了各种各样冷漠和怀疑的眼色。 他哭了,不是因为路人的歧视,这个在各国港口为中国争取到荣誉的海员,有的是对付歧视的办法。 他哭了不是因为亲人们——妻子儿女,特别是哥哥,那个一心一意支持他走上这条路的哥哥的质问。虽然他们疑虑的视线在他心上织起了压迫的和有罪的雾似的迷网……(柯岩《船长》) (三)排比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音律铿锵,节奏感强;可以深化语义表达;可以增强语势,抒发强烈感受,加大感染力。 (四)运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 1、排比的结构强调相同性,但允许有不伤害整体统一的小变化。 2、排列讲究次序,有条不紊。 3、不可单纯追求形式,硬凑排比。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 排比的形式不如对偶严格。排比的各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2、排比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对偶的两个句子字数必须相等,而且忌用相同的词语。 三、层递 (一)什么是层递 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语意内容递升或递降排列,这种修辞方式叫层递。 (二)层递的类型 1、递升 按照数目的多少、范围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程度的深浅、面的宽窄、量的轻重等依次上升排列,即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等等去排列。如: 生活中的许多厂长都像吕建国一样,为了上百号人、上千号人乃至上万号人的吃喝拉撒,在披肝沥胆地工作着。(卢腾《厂长看厂长》) 2、递降 递升的特点是步步上升,与此相反,步步下降的是递降,即使语意由深到浅,由重到轻,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等排列。如: 他父亲留下的一份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茅盾《春蚕》) (三)层递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层递,可以强化认识,升高感情,加深印象,营造出事理和语言的“渐层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