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新人教版.doc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 ——研究性学习一得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仿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问题是它的重要载体,整个学习活动以问题的自然形成序列。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实践,注重体验,关注结果。其特点是内容强调开放性、学习强调主体性、注重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讲求体验式、活动化。 下面通过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探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教师:求曲线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两大主要问题。今天与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怎样探索点的轨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从问题开始。我们先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如图1,过椭圆()的左焦点F1作弦AB。现在来研究焦点弦AB有关的问题。 轨迹1 过原点O作弦AB的垂线,垂足为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图1 图2 几何画板演示:拖动主动点A在椭圆上转动或制作点A在椭圆上运动的动画按钮,跟踪点M,得到点M的轨迹是一个小圆。如图2 “怎样求出这个小圆的方程?” 学生:按一般思路,假设弦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则AB的垂线的斜率为,列出这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这两个方程解出交点(即垂足)M的坐标,最后消去参数k就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哇!好复杂。 学生们埋头进行着复杂的运算。其中一个学生望着投影大屏幕,既不动手,也不说话。 教师:“你为什么不动手做?” 学生:“我在想……这个轨迹是一个圆,而且是以OF1为直径的圆,是不是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做出来。噢,我知道了。一般的解题思路很容易想出来,但运算也很复杂。我有一个很好也很简单的方法: 因为OM⊥AB ,所以|OM|2 +|F1M|2 = |OF1|2,若设点M的坐标为(x ,y),点F1的坐标为(c,0),则 x2 + y2 + (x-c)2 + y2 = c2,即。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啊!这么简单?”同学们都惊讶起来。 马上又有一个学生说:“大家都被椭圆这个外表给迷惑住了。其实这个问题只与原点和点F1的坐标有关,而与椭圆的弦无任何联系。就是‘给定两点O与F1,过这两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求交点的轨迹方程。’这当然很容易解得。” 教师:“很好。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不错。在探求点的轨迹时,一定要注意设法找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寻找动点与不动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对求点的轨迹很有用处。下面我们将问题改变一下: 轨迹2 如图3,求弦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猜猜看,点P的轨迹是什么?” 不少学生已经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出来: 几何画板演示:拖动主动点A,得到点P的轨迹是 一个小椭圆,并且这个小椭圆的长轴是线段OF1即 半焦距。如图4。 “真是椭圆。”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 “怎样求这个小椭圆的方程?” 教师在下面观察学生的解法,却发现不少学生 图3 对这类问题无从下手。 教师:“根据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哪一点的轨迹方程,就应该假设该点的坐标为(x,y),因此先设P点坐标为(x,y)。要建立点P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观察图形,这里有四个点A(x1,y1)、B(x2,y2)、P、F1,其中点F1是定点,A、B、P都是动点,但点A是主动点,引起点P运动的原因是由于点A在椭圆上运动。因此要找到点P与A、B、F这三个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点P与A、B两点的坐标的关系怎样?” 学生:“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到,。” “如何将A、B、P、F1这四点的坐标联系起来?” “利用直线的斜率。” “直线AB的斜率怎样表示?” “有,还有。” “如何得到?” “……” “A、B两点在哪?满足什么方程?” 图4 “在椭圆上。满足,。” “知道怎样求了吗?” 学生很快得到下列解法(经过整理): 设A(x1,y1),B(x2,y2),P(x,y),,则,, 因为点A、B都在椭圆上,则 ,, 两式相减得 , 于是有 , 化简得 , 此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教师:“以上解法是很典型的。这里设点A、B的坐标,但并不需要求出,只是利用A、B的坐标进行过渡。这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求轨迹方法——设而不求。寻找动点之间的关系是求轨迹问题的关键。还有其它解法没有?” 一学生:“因为直线AB经过点F1,可以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c),与椭圆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得出A、B两点的坐标……” 另一学生:“不必解出A、B

文档评论(0)

ipad0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