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5 古诗词赏析试卷(含解析).docVIP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5 古诗词赏析试卷(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中考语文 专题15 古诗词赏析试卷(含解析)

专题15 古诗词赏析 ?解读考点 知 识 点 诗歌 古代诗歌的概念、分类等体裁特点,具体了解诗、词、曲的相关知识 学生了解与积累相关典型的诗词及作者,积累经典名篇 对诗歌常用意象的了解;对诗歌常见主题的了解;对诗歌常用手法的了解 了解诗词鉴赏命题的类型,找准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常用意象、常见主题、常用手法 ?2年中考 [2015年题组] 1.(2015届甘肃武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岁暮道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与“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为什么而“愧”? 【答案】 (1)(3分)C (2)(2分)“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而让母亲牵挂担扰。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仔细阅读每一句,对照选项所给的信息。诗中没有儿子撒谎的信息。故选C。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15届广西柳州中考)【答案】 (1)(2)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D。 3.(2015届广西梧州中考)下列《蒹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与“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与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2015届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共4分) 【答案】 (1)(2)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D。 6.(2015届湖北荆门中考)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3分) 【答案】 (1)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与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气势磅礴。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从写作手法(以动写静)、表现景物的特点(景象壮阔)、表达的情感(喜悦畅快)三个方面来分析概括。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2015届湖北十堰中考)【答案】 (1)(2) 【解析】 (1)试题分析:C。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2015届湖北襄阳中考)诗词赏析(4分) 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与“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分)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凄凉地”;“弃置身”。(每空1分,共2分)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与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意对即可,2分)古诗词赏析(8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励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与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