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寫本《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考校研究
(首發)
蘇芃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摘 要] 敦煌寫本《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不見於傳世文獻,自從發現以來相關研究較少。本文重新校錄該寫卷,並在此基礎上圍繞其內容性質、留存神话传说的研究價值、俗字等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 《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校錄;考證
一、《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概述
(一)、《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敘錄
《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不見於傳世文獻,在敦煌文獻中現存四件,分别是P.2652、P.4016、S.5505、S.5785。兹敘錄如下:
1、P.2652
首完尾殘,首題“天地開闢已來帝王記一卷”,起於“昔者天地未分之時”,訖於“夏后氏姓”。殘卷爲卷軸裝,共計94行,行20字左右,其中13行有雙行小注,有界欄。寫卷下端有多處殘缺,平均隔兩行就出現一處圓形破損,每處破損約2——3字,據這種殘損情況,可以推斷是在卷成卷軸時被破壞的。該卷背爲“丙午年洪潤鄉百姓宋□□借券”及“諸雜謝賀”。有研究者依據該卷不避“民”字,定爲歸義軍時期抄本。
2、P.4016
卷首殘缺,起於“皇生尊盧皇”,訖於卷末,尾題“天地開辟已來帝王記一卷”、“維大唐乾祐三年庚戌歲正月貳拾伍日寫此書一卷終”。因爲我們無法目見原卷,僅從圖版反應的裝幀形式上看,極有可能是敦煌文獻裡常見的一種冊子本。按照傳統古籍裝幀的名稱定義來看,這種“冊子本”叫“粘葉裝”,流行于唐末、五代時期,宋代張邦基《墨莊滿錄》裡有相關記載。現存8葉半紙,每葉中間有折痕,沿折痕將一葉紙分爲左右兩個半葉,每半葉7——8行不等,行14字左右,其中17行有雙行小注,殘卷共計209行。據尾題“乾祐三年庚戌歲”判斷,殘卷的抄寫時間爲公元950年。
3、S.5505
首完尾殘,首題“天地開闢已來帝王記一卷”,起於“昔者天地未分之時”,訖於“十二頭作十二月變爲一歲,故有大小”之“大”字。從原卷圖版反應的裝幀形式上看,有可能是冊子本。現存1葉半紙,共計28行,行20字左右。第1葉中間有折痕,折痕左右爲兩個半葉,每半葉9行;第2葉僅存右半10行,末行爲雙行小注。有研究者依據該卷不避唐諱,定爲歸義軍時期抄本。
4、S.5785
首尾俱缺,起於“望得甘美者”之“者”字,訖於“字重華”。現存1纸,正背連寫,各7行,共計14行,行23字左右,有界欄。因爲僅存一紙殘片,其裝幀形式很難準確論斷,從圖版反應出的這葉殘紙外觀看,很像是和P.4016形式相近的冊子本。有研究者判斷該卷抄於歸義軍後期。
(二)、前人研究情況述評
前人對《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的關注相對不多,筆者所見主要有以下的幾種。
1988年《敦煌學輯刊》第1、2期合刊上曾經發表郭鋒的《敦煌寫本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成書年代諸問題》,這篇文章首次對《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的抄寫年代、原書成書時代及作者,原書的性質及內容特色等問題作了十分詳盡的考辨,並且全面系統地作了錄文和簡注,爲其後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
2001年吕微《神話何爲——神圣敘事的傳承與闡釋》一書專闢一個章節針對敦煌文獻中的《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探討了“佛典之影響與伏羲女媧故事的轉變”;2004年柯楊發表《敦煌遺書中有關伏羲神話的記載與甘肅民間活態神話之比較》一文,該文結合甘肅地區現存民間神話中的伏羲、女媧故事與《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進行了比較研究。2006年陳斯鵬在《文史哲》第6期(總第297期)上發表《楚帛書甲篇的神話構成、性質及其神話學意義》一文,該文主要是考辨先秦時期楚帛書甲篇神話的構成和性質,其中利用《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的資料論證了“我國洪水遺民故事與印度文化”的關聯。這三種研究成果爲我們深刻地揭示了《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在神話學、民俗學領域的重要史料價值。
2002年,鄭阿財、朱鳳玉著《敦煌蒙書研究》,其中第三章探討了“敦煌寫本知識類蒙書”,在考察《雜抄》、《孔子備問書》時,與《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作了比較研究。
此外,張弓主編的《敦煌典籍與唐五代歷史文化》上卷“史地章”和馬培潔在《社科縱橫》2008年第2期上發表的《敦煌寫本天地開闢以來帝王紀淺談》都對《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形式、內容、性質、價值意義等作了考證論述。
比較以上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這些有關《天地開闢已來帝王紀》研究幾乎都是以郭鋒先生的錄文作爲基礎的,郭先生的研究可謂篳路藍縷功不可没。但是,由於當時使用的原卷膠卷或圖版不清晰等研究條件的限制,加之二十多年前國內敦煌文獻整理水平整體不成熟等因素的影響,郭先生的錄文也存留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並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于是,我們不揣淺陋,嘗試在郭先生錄文基礎之上重新作一校錄。校讀之餘,尚對殘卷性質、留存神话传说的研究價值、俗字等問題懷有愚見,今並附文後,淺嘗輒止,求正於方家。
二、校錄
凡例
1、新錄文以P.4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