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文化景观的构成(备课资料)-人教大纲版选修1
●备课资料
一、中国的民居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昔日这两地的人都以会做生意而出名。山西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两个地方。而在祁县最出名的要数乔家大院。中国民居的特点之一是外实内静,也就是民居的外围是高大的实墙,而内部自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形成一种外实内静的神韵。乔家大院外围的砖墙厚实稳重。阻隔了外面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吆喝叫卖的杂声,使宅内保持着安宁恬静的气氛。乔家大院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向里倾斜。这样单坡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性。山西、陕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这样可以防风。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黟县西递村民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从远处望去,西递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蒲城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它的特点就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徽州民居的最显著特征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人天井,俗称“四水归堂”,据说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二、“中华民族”族称考
田晓岫在详细考察和分析后认为,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
“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人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舜名“重华”。如果细究其源,“重华”的“重”,是远古少吴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重亦即舜所在氏族名称。“华”才是舜的名字。“华”作为族称见之于《尚书·周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社会的贵族。这是初始的、狭义的内涵。而后来的“华”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意思是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广义的内涵。以后,“华”作为族称从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
“中华”一词,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其源可溯自“中国诸华”。“中国诸华”一语见于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意思是“中国诸圣人的后代”。唐代在法律中正式出现“中华”一词。见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由长孙无忌领衔撰文的《律疏》(后称《唐律疏议》)。其中,对其卷三的“中华”一词释文如下:“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意思是说,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都称为中华。
“民族”一词,作为近代以来民族学的一个术语,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在19世纪末从日本传人中国的。此后,产生了“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近代出现的、相对于外国民族而言的概念。但中华民族实体则是远在“中华民族”这个族称出现以前数千年就形成了。
(摘自《光明日报》2003.10.14)
三、一组学报摘录
(1)民族文化的雅与俗(许嘉璐)
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民族文化有雅俗之别,而礼则是传统雅文化的核心,是俗文化的升华。礼是不断演变和外向辐射的;礼与俗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礼不断外向辐射影响俗的变迁,俗则部分地不断上升为礼。雅与俗如果隔绝,就是民族文化衰败的前兆。
在现代中国社会,任何时候都要直觉地为雅文化与俗文化按照其自身固有的互动规律进
行沟通创造条件,并积极促进之,从而达成民族文化的“直觉”,来回应全球文化一体化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极其重大而重要的命题。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4)
(2)中国文化中的公私之辨(刘畅)
公私观念,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活力的思想因子之一;公私之辨,是古今一以贯之的思想母
题。春秋战国诸子争鸣,已提出崇公抑私的命题,至于秦汉之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念基本成型。其后,“公”本位思想一直占据传统思维主流,其中间或有“私”本位观念萌动、抬头,但一直是思想界的弱势群体。至于近现代,“公天下”观念仍是发动一次次社会改革与革命的强大引擎。百年来,中国社会所经历的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每一重要阶段,无一不伴随着公私观念的激烈争论。
自先秦始,这一领域积淀了大量的思想遗产。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多元、分层的研究。目前,这些成果尚呈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江北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半期考试-华东师大版.doc
- 重庆求精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北师大版.doc
- 重庆市江津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七校联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
- 重庆市江北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半期试卷.doc
- 重庆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数学12月诊断考试试题-理-旧人教版.doc
-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doc
-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数学教学质量检测(一)-理.doc
- 陕西省西安市峪口中学九年级语文-《威尼斯商人》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版.doc
-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理综教学质量检测(一).doc
- 陕西省宝鸡市高三文综教学质量检测(一).doc
- 高中地理-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2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 高中地理-第九单元-交通运输的建设--以西南地区为例-9.1西南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地理背景(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2.2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2世界经济全球化(备课资料)-人教大纲版选修1.doc
-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5.3区域经济一体化(备课资料)-人教大纲版选修1.doc
- 高中地理-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地区农林建基地建设为例-8.2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 高中地理-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1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 高中地理-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以海南岛为例-10.2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 高中地理-第十一单元-资源的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11.1我国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选修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