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余味还没有消。大部分同学都是半年才回家一次吧.pptVIP

假期的余味还没有消。大部分同学都是半年才回家一次吧.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假期的余味还没有消。大部分同学都是半年才回家一次吧

寒假刚刚结束,假期的余味还没有消散。大部分同学都是半年才回家一次吧。不知道大家这个春节是怎么过的。期间的一些经历和事情是不是还回味不绝呢?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我说说我的小感触 我是15号坐的车,第二天早晨6点就睡不着了。看着窗外疾驰而过的景色,脑子里开始勾画回家的场景,离别半载的亲友,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还有自己温暖而舒适的小家。等到要到太原了,想着爸爸怎么还没有打过来电话,发过来短信。下车出站,在停车场附近四处张望,怎么也看不到爸爸,心里暗自责怪,是不是又像上次呆着车里不愿出来。 回家的喜悦突然被这种抱怨所代替。正在此时,看到对面一个老人瑟缩在北方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他掏出手机打出一个电话。手机响起了熟悉的铃声,刹那间,我怔住了,简直不敢相信。半年不见,头发白了不少,像是结了霜,比我略高一些的他看上去矮了很多。一瞬间,自责和莫名的难受涌上心头。我压抑住所有的情感,尽量轻描淡写地叫了声“爸”。 煽情的话就不多说啦,不过经历了这些事情,心里难免会有些起伏。 假期的时候我会回想去年做了什么,有没有对得起自己和家人。 我们不少人动辄就谈起国计民生,时不时揭露下社会的阴暗面,而对自己却是避而不谈。鲁迅说,“中国人没有个人的自大,只有集体的自大”,类似地,中国人 没有个人的自嘲,只有集体的自嘲。不过既然这是seminar,不是个人批斗会。我就扯大点。 回顾下2010年的网络流行语 当这些“有趣”的网络现象发生时,不论我们是置身其中还是充当看客,我们是不是都该扪心自问。 现在,我们是不是寂寞空虚了?而我时常抱怨的小郁闷小蛋疼,和家人的关心和期望比起来相比又是多么微不足道,矫揉造作呢? 可当寂寞和孤独来袭,我们又确实没事做或者不想做事的时候,怎么办?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咱们又该何去何从? 我在这里说点我的经验吧,如果有的同学感兴趣,可以试试,也许会有别样风景呢。 无事可做的时候,来找古人聊聊天 首先声明,在这里,我不是百度google些阳春白雪的东西做高头讲章,只是拿出自己的一点经验来和大家分享。 开始的时候,我是觉得好玩,小学初中没事就会背背文言文。初中有件挺好玩的一件事。同学们放学了,三三两两,要好的会勾肩搭背,一起回家。大晚上趁着昏黄的路灯,也没几个人,有些同学就会唱些流行的曲调。当时呢,我也不甘寂寞,看他们在那里哼哼唧唧的,可我又不会唱歌,就在那里念《论语》。虽然当时基本是小和尚念经,可还是自得其乐的。 可慢慢呢,就会有人谬赞什么才子,说我有文化什么的,虚荣心就开始膨胀,把这种爱好当做卖弄口舌,出出风头的手段。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开始认识到古人叽里呱啦的言语中寄托着不少人生的哲理。 咱们一代代先人用他们的生命实践出的道理就蕴藏在那些看上去晦涩难懂的文章里。 其实我也想过,时代日新月异的,运用古人们的经验智慧来应对现在的事情会不会是关公战秦琼呢?可记得上海现代的一个哲学家说过“人类灵魂的进化速度很慢的。”虽然时代不同了,外在世界迥然相异,可一些根本的东西依然没变,我们成长的迷茫,人生的困惑,和千百年前的古人又会相差多少。 这几年遇到几个传教士,宣扬基督精神。我觉得吧,不要认为那些来自发达的西方世界的经验会让咱们很快摆脱灵魂的困扰。国外的东西有可资借鉴的,可照搬过来,会水土不服的。有时间看看古人的东西,会有益且有趣的。打个不恰当的例子,你生病啦,还是祖传的(人类心灵的困惑是千百年共有的,就像遗传病)不看自家的病史,成天问对门的王大娘,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吧。 为什么这么说呢,起因是我在火车上和一个“老江湖”的一段经历。他大江南北闯荡了几十年,和外国人也打过不少交道。他就和我讲中国人啊,微妙,你看讲得都是什么“恰当”、“适量”,度要自己把握。不像外国人,丁是丁,卯是卯,几分几毫规定死了的,尤其是日本人和德国人。我就觉得有道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积习和心理习惯,就像西方有宗教信仰,而中国呢,很少,咱们千百年来,信仰的是祖宗和历史。且不论两者孰长孰短,我觉得各有好坏,咱既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妄自菲薄,关键是你生在中国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