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11章由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传播的人畜共患病.PDF
原文为英文版 第六篇 兽医公共卫生 281
第6.11章 由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传播的人畜共患病
第 6 . 1 1 . 1 条
引言
鼩
约有376种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分属于3个亚目15个科。本章提供的建议不涉及树 科(曾被归
为灵长目)。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和附录2中列出了所有野生非人类灵长目动
物物种。在国际间运输这些动物时,必须持有许可证或CITES公约特许证书。
在多数情况下,进口非人类灵长目动物是出于研究、教育和饲养目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
使用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之前,均应首先寻找其他所有可行的替代方法。
在进口和饲养非人类灵长目动物时,值得关注的首要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安全、动物福利及病原
向野生种群传播。当人会近距离接触到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及其体液、粪便和组织时,这些问题尤为
突出。为将风险降至最低,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训练有素并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标准。
动物携带人畜共患病病原的可能性与其物种的分类学地位和原产区有关。一般而言,携带病原
的可能性会按以下顺序递增:从原猴亚目猴到绒猴与绢毛猴,再到其他新大陆猴、旧大陆猴及猿。
此外,圈养的非人类灵长目动物因环境良好且处于兽医监控之下,因此与野生非人类灵长目动物相
比,携带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可能性较小。对于野生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供应商和出口国兽医主管
部门一般只能提供相当有限的卫生信息。
本章提到的大部分病原不包括在OIE通报疫病名录中,因此不要求通过OIE动物疫病通报系统
定期通报这些动物疫病,但必须报告特殊流行病学事件。
本法典规定了一些病原的诊断检测标准。
第 6 . 1 1 . 2 条
一般性建议
出口国兽医主管部门应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效文件签发国际
兽医证书。
兽医主管部门应保证每只动物均按认可的方法进行了标识,以确保可追溯性并避免传播疫病
282 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上卷) 原文为英文版
(参见本法典第4.15章)。
出于公共卫生、动物福利及病原向野生种群传播等原因,进口国兽医主管部门不应批准进口宠
物用非人类灵长目动物。
如果从某一动物自然栖息地直接进口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且只能进行非常有限的诊断检测,进
口国兽医主管部门应将工作重点从兽医证书转移到检疫程序上。原则上,供应商或原产国兽医主管
部门提供的有限卫生证明不应防碍进口,但进口国应实行严格的进口检疫,且应符合本法典第5.9
章规定的标准。当无检测方法或检测方法可信度较低时,应充分延长检疫期,以尽可能减小疫病传
入的风险。
在进口长期处于兽医监管下的非人类灵长目动物时,进口国兽医主管部门可适当地降低检疫要
求,前提是这些动物自出生起或在进口前2年内一直被饲养在由兽医监督的饲养场中,且配有个体
标识及由具备资质的官员签发的兽医证书,并附带个体及相关畜禽群完整的临床历史资料。
若必须进口已知或疑似携带人畜共患病的非人类灵长目动物,不应局限于本章提供的建议。但
进口国兽医主管部门应要求将这些动物置于其辖区内的专用养殖场。专用养殖场应经批准专门用来
接收此类动物,并符合本法典第5.9章规定的标准。
第 6 . 1 1 . 3 条
有关证书与运输的一般性要求
针对所有非人类灵长目动物,进口国兽医主管部门应要求:
1) 出示国际兽医证书,证明动物:
a) 配有个体标识(应在证书中说明标识方法);
b) 已在装运当日经过检查,证明健康状况良好,无传染疫病临诊症状,适于运输;
2) 出示所有国际兽医证书附带文件,包括在运输前对每只灵长目动物进行的所有疫苗接种、检疫
及治疗情况;
3) 出示由相关野生动物主管部门签发的CITES许可证。
4) 空运时,应遵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制定的活体动物运输规章;铁路或公路运输时,应遵守陆地
运输相关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