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府大殿
孟府大殿
孟府,又称“亚圣府”。位于邹城南关,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孟府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庙内现存明洪武六年(1373年)立《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孔道辅守兖州,访亚圣坟於四基山之阳,得其四十五代孙孟宁,用荐于朝,授迪功郎,主邹县簿,奉祀祖庙。迪功新故宅,坏屋壁乃得所藏家谱。”这说明北宋景祐年间就已经修建了孟府,但不详地址所在。根据孟府大堂前现存几棵相当古老的桧树,紧同孟庙毗邻的建筑布局来考证,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三次迁建孟庙于城南的同时,迁建孟府于孟庙之西侧。???? 孟府建筑????孟府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纵长226米,东西横宽99米,共占地2.24万平方米,约合60余亩。前后共有7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是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以主体建筑孟府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1988年元月,孟府与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大门????为三楹单启硬山式建筑。建国前当地百姓也称为“衙门”。门楣正中悬有匾额,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黑漆大门上绘有约2米高的彩绘门神。大门前东西两侧原各建有一座4柱3门式木坊,名为“旌忠坊”和“旌表节孝坊”(均于“文革”期间拆除,目前尚未修复)。两坊上额正中皆悬挂“圣旨”2字的竖匾一块,系明熹宗朱由校为表彰孟子第60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承光及其母孔氏、长子孟宏略(明天启二年被徐鸿儒领导的“闻香教”农民起义军所杀)忠于朝廷所建。大门正南建有高大的影壁,一对精雕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阶两侧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大门内东西两侧有一排砖瓦小房,是当年差役和守卫人员居住之处。???? 二门??? 穿过大门里面的第一进院落,正北为二门,也叫“礼门”。其建筑格式基本同于大门,但门洞为三启,正中门楣上横书“礼门义路”四字。六扇黑漆大门的正中两扇,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而两侧的四扇,则彩绘着执笏的文官形象,显示出孟府一派威严煊赫的气势。???? 仪门????二门之内,是一座飞檐彩拱的门楼,名为“仪门”。其两边不与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全系木结构,左右仅有圆柱两根,下面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大屋顶,前后缀着4个倒垂的木雕花蕾,故又名为“垂花门”。此门平时紧闭不启,只有皇帝幸临、宣读圣者、举行喜庆大典或重大祭祀仪式时,才在鸣礼炮13响中徐徐开启。这种仪门,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故又称之为“塞门”。???? 孟府大堂????穿过仪门,院中有一片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两侧竖立有精雕的夔龙石栏和青砖花墙围护的丹墀,两株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桧,在台前甬道两侧遮天蔽日。几丛翠竹亭亭玉立,给人以官府衙门幽深雅静之感。丹墀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完全仿效皇宫的格式。其后,便是五楹出厦的正厅,即孟府的主体建筑“大堂”。孟府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官员、申敕族规家法、处理公务之所。大堂高大宽敞,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龙边金字,熠熠生辉。门两侧檐下廊柱上,悬挂着隶书金字抱柱楹联:????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大堂内正中,设有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签筒、印合。两边有一幅对联:“礼门仪路加规矩,智水仁山古画图。”大堂内原还悬挂一幅孟子嫡裔、七十代孙孟广均书题的楹联:额曰:敬守七篇;联曰:传家世守三迁训,七篇仁义报国常。暖阁两侧陈列着“肃静”、“迴避”、伞、扇、旗、锣等各种执事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等红底贴金大字的官衔牌,以及黑红棍、皮鞭等刑具。 大堂前东西两侧,是孟府管理祀田、庶务、礼生、乐生、司书、执事等办公机构的场所。大堂前左右设鼓乐楼为奏乐之处。???? 五代祠????在大堂东侧一处独立小院中,有一3楹硬山式建筑,是孟氏宗族家祠,称“五代祠”。祠内悬挂楹联两幅。其一书:“溯懿训於三迁二千载踵出哲嗣,荐蒸尝於五世亿万祀礼重宗孙”;其二书:“德借七篇极之昂元云仍元承世泽,祠分五代序仇高曾祖称近荑馨香”。为古舒、姚元之书。祠内安放孟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五代之木主牌位,再上,则迁放到孟庙“祧主祠”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