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元杂剧中的性自觉意识-以《灰阑记》与《救风尘》为例.PDFVIP

试论元杂剧中的性自觉意识-以《灰阑记》与《救风尘》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元杂剧中的性自觉意识-以《灰阑记》与《救风尘》为例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1 期 第141-160 頁 2005 年12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試論元雜劇中的女性自覺意識 -以《灰闌記》與《救風塵》為例 紀俊龍* 摘 要 本文嘗試以女性自覺意識的分析視角為出發點,考察李行道的《灰闌記》與 關漢卿的《救風塵》兩齣元雜劇。選擇二劇相互比較的原因有兩點:第一,兩劇 都是以妓女為主角的旦本戲,同樣反映了從良妓女走入家庭的坎凜命運;第二, 兩劇女主角皆為依藉著他人的從旁協助,以獲致生命困境的轉圜。透過對二劇中 女性自覺意識的釐析探究,發現《灰闌記》中的張海棠,從掙脫妓女身分到遭受 誣陷,再至被包公激迸出母愛自覺的過程中,表現了一種消極被動的,朝向女性 意識自覺醒悟的方向邁進;《救風塵》裏的宋引章與趙盼兒,藉由對周舍暴虐的 牴牾,展演出一種積極主動、以柔克剛的女性自覺呈現,進而彰顯出在同樣困境 的共相裡,不同女性自覺意識的殊相。同時,以此為基礎,嘗試呈現元代文人創 作雜劇時的心理投射,及對於當時社會景象的回應。 關鍵詞: 元雜劇、灰闌記、救風塵、女性自覺 *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142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1 期 壹、前言 說起有元一代的文學代表,「雜劇」絕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元雜劇不僅 是標誌著中國戲劇發展的一個高峰,對於了解元代的社會情形而言,更是不可或 缺的重要參考依據。無論是從形式層面的圓融成熟表現,或針砭撻韃、糾舉揭露 社會的黑暗面向而言,元雜劇都是斐然成章的精采扉頁。歷來學者對於元雜劇的 1 討論卷帖浩瀚,其中如顏天佑的《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耿湘沅的《元雜 2 3 劇所反映之時代精神》、張淑香《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 等,都對於元雜劇 的社會背景、反映的時代精神等方面有深入精闢的分析。然而元代在於異族統治 下,造成了社會秩序轉變及禮教鬆動的情形;而文人位居下僚的情況卻足以窺伺 到市井人物自由活潑的生命力表現。從女性方面的觀察,居社會底層之妓女,也 更容易彰顯出自主意識,走出社會與禮教的拘箝。因此,元雜劇作家常以「妓女」 為題,藉由文字書寫以傳達當時文人落寞的心境,以及藉由創作達到 「詩學正義」 4 (Poetic Justice )的心理補償。 然而,元雜劇所展現的對於異族統治下的女性自 覺意識,卻時常淹沒在元雜劇的討論之中。元代文人屬被壓抑的一羣,因此常在 元雜劇中替被壓抑的人發聲,而妓女身兼性別與賤業的雙重歧視,最適合作為作 者的發聲筒。準此,本文將針對李行道《灰闌記》與關漢卿《救風塵》所展現出 女性自覺的差異,作一細部的觀察與梳理,藉著創作者如何在戲劇中展現婦女遭 受壓抑的現象,以及尋求解脫的呈現,嘗試理解元代文人在異族統治下,經由戲 劇創作表達內心情感的不同面向與觀照。 5 本文將汲取女性主義文論中,對於「菲勒斯中心主義」(Phallocentrism ) 的 頡頏思維為基點,闡釋元雜劇中的女性腳色如何企圖反抗、掙脫以男性思維為中 1 顏天佑,《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台北:華正書局, 1984)。 2 耿湘沅,《元雜劇所反映之時代精神》(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7)。 3 張淑香,《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1)。 4 參見黃敬欽先生,《元曲社會觀初探》(台北:華正書局,1989),頁 104-120 。 5 所謂「菲勒斯中心主義」( Phallocentrism )是女性主義理論的常用術語,原意是指「陽具崇拜 主義」,後衍為用以說明一種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機制。張岩冰在《女權主義文論》(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中說到:「女權主義文論是通過重新解釋這個菲勒斯(Phallus )文化 歪曲的世界,並賦予以婦女為中心的閱讀以合理性,使婦女們去挖掘她們一直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