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考古——敦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考古——敦煌.ppt

初唐第220 窟《东方药师变》 莫高窟320窟(盛唐)西方净土变 唐代洞窟 唐代洞窟有二百余,以殿堂窟为主。 唐代出现了大像窟,高度在30米以上。塑有巨型佛像,背后凿巡礼通道。 莫高窟96号窟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 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因位于96窟之南,也称南大佛。佛高26米,为石胎泥塑弥勒倚坐像。覆斗型窟。主室南北壁各绘高约15米的巨型菩萨坐像一身,大佛仅头部就有7米,虽然不符合人体比例,但却巧妙地解决了自下而上仰望佛时的视觉差。 莫高窟158号窟卧佛像 唐代洞窟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顶峰。造像以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或再加二力士的七身一铺或者九身一铺为主。 一铺七身造像 唐代洞窟内供养人的图像有了明显的扩大化迹象,由北朝时期的一寸、二寸小像演变成了二尺、三尺乃至等人高的大像。甚至还出现了《张议潮出巡图》这样的大型供养人像。反映了唐代佛教世俗化的倾向。 北朝供养人像 莫高窟62号窟(隋)供养人像 莫高窟130窟供养人像 张议潮出巡图 吐蕃占领期间洞窟特点 洞窟建筑形制发生变化,以西壁盝顶龛殿堂窟占绝大多数。 经变画大量出现,中原汉族帝王与群臣礼佛图在吐蕃统治时期洞窟中演变为吐蕃赞普礼佛图,新的瑞像题材大量出现,有天竺、尼泊罗、犍陀罗、于阗、凉州、张掖等国家和地区的瑞像图和佛教史迹画,并且出现了大量以吐蕃服装出现的供养人。 莫高窟231窟吐蕃赞普礼佛图 五代宋初洞窟 五代宋初洞窟约有100余,这个时期是归义军曹氏政权时期。 此时的窟多半利用旧窟改造而成。 窟型有两种,一种继承了唐代覆斗形窟,另一种则是没有佛坛的覆斗形窟。墙四角凿小龛,绘制四大天王像。 无佛坛的覆斗形窟 敦煌雕塑 由于莫高窟地区石质为砂砾岩,不利于雕刻,故莫高窟雕塑绝大多数为泥塑。 莫高窟雕塑早期风格受到健陀罗艺术的影响,中后期风格转为本土化。 健陀罗 健驮逻(Gandhāra)又译“犍陀罗”、“干陀罗”、“香风国”等。有的学者认为健驮逻是今日阿富汗坎大哈的前身。健陀罗历史上曾经遭受过雅利安人、波斯人和希腊马其顿人的入侵。公元前326年, 大多数位于从前健驮逻和甘菩遮古王国的政权都被亚历山大征服,健驮逻的雕刻、建筑、绘画由此融合了印度、希腊元素而自成一体,称为健驮逻艺术。健陀罗地区自古是佛教东传的渠道,故中国佛教艺术受其影响巨大。 日本国家博物馆藏健陀罗佛像(1世纪) 莫高窟275窟交脚菩萨像(北凉) 藏经洞的发现 晚清时期,敦煌一带较为凋敝,道士王圆篆在莫高窟进行洞窟维护和雕像、壁画“清理”及重建。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在清理一个洞窟(现编号第16窟)时发现廊道有一个侧室(现编号第17窟),内有数万件文书。 藏经洞的由来 斯坦因:这些经书都是“神圣废弃物”。 藤枝晃:由于北宋初期印本佛经取代了卷轴佛经,所以旧佛经被封存起来。土肥义和、方广锠均持类似观点。 伯希和:洞内凌乱,似有逃亡痕迹。 荣新江:敦煌文书是敦煌三界寺供养具(包括经书、帛画等),11世纪初期在于阗国被穆斯林攻克之后被迫藏入洞中。 伯希和在洞内工作的场景 有关藏经洞封闭的时间 藏经洞内有纪年文书时代最晚的是1035年,但是有学者根据北区464号窟发现的14世纪回鹘文佛经认为敦煌文书下线应该至元代。但是464号窟曾经是王道士用来堆放其它地方发现的文书的地方,伯希和甚至还在这个窟内见过光绪年间刊印的道经,所以这个窟内发现的文书不足以用来认定藏经洞文书年代。 目前对1035年说最具挑战性的文书 P3810号文书《养生神仙粥食方》有“山药”一名。 山药,原名薯蓣,《本草衍义》谓:“薯蓣因唐代宗名预(豫),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曙),改为山药。” 宋英宗在位时间为1063-1067,故有学者认为藏经洞关闭时间在此之后。(谭真《从一份资料谈藏经洞的封闭》,《敦煌研究》1988.04) 荣新江:“虽然说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认定即‘薯蓣’的讳改,但宋以前的医书许多已残缺不全,不能肯定山药不是‘薯蓣’以外的另一种药材。”(《敦煌学十八讲》,北大出版社2001,第94页。) 清《广雅疏证》列举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中有句“山药煮可掘”,证唐时已有山药之名。《辞源》也不同意《本草衍义》之说,遂列举《宣和书谱》所载晋王羲之的草书《山药帖》及唐韦应物《郡斋赠王卿》诗中“山药寒始华”之句,指出:“是山药之名,晋唐已有,非始于宋代。” 有关藏经洞封闭时间的讨论,与藏经洞的性质、敦煌文书的价值密切相关。 考古视角下的敦煌 广义上的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石窟。狭义的敦煌石窟特指莫高窟。 石窟与敦煌文献一样,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蕴含着宗教、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