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型机工艺规程
外胎成型工艺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成型工艺规范。
2、工艺流程
成型是将内衬层、胎体帘布、胎圈、胎侧、垫胶、胎面、带束层等半成品贴合在一起,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胎体贴合鼓 B&T鼓
胎侧、内衬层、钢丝子口包布、胎体帘布、垫胶、胎圈 1#、2#、3#带束层、0度带束层、胎面
成型鼓成型
存放、硫化
3、设备特征
3.1成型轮胎规格
可成型:7.50R20~12.00R24
本机主机配备:11.00R20
3.2 成型鼓直径
直径范围:φ468~564mm
3.3辅助鼓(带束层贴合鼓)
辅助鼓直径:φ900~1040mm
真圆:φ1000mm
宽度:340mm
转速:0~10rpm
3.4带束层传递环夹持直径范围
扇形块Ⅰ(R480mm):φ894~1024mm
扇形块Ⅱ(R535mm):φ994~1124mm
扇形块Ⅲ(R565mm):φ1044~1174mm
3.5胎体贴合鼓
胎体鼓扇形片直径:
真圆直径:φ489mm
直径范围:φ444~554mm
3.6胎体贴合鼓传递环(BO环)直径
胎圈加持块直径(内径):φ467~830mm
吸胎圈磁块直径:φ523mm(适合20”轮胎规格)
胎圈加持外间距:500~850mm
胎体加持块直径:φ490~870mm
3.7成型半成品规格范围及导开速度
项目 宽度范围(mm) 导开速度 带束层 50~372.2 Vmax=36m/min 胎面 Max450 胎侧 120~420 内衬层 400~1350 Vmax=11.6m/min 子口包布 Max200 Vmax=20.4m/min 胎体帘布 Max1050 Vmax=22.5m/min 垫胶 60~200
3.8贴合鼓鼓面具有真空吸附等多重功能,可有效去除里泡;
3.9贴合压辊:该装置位于成型鼓的后面,后滚压4套组合压辊可实现多种组合自动压合,压合定型一致,生产效率高,压合范围为17.5-24.5轮胎。
工艺要求
4.1胎体鼓标准
项 目 工艺要求 备注 胎体贴合鼓直径公差 ±0.5mm C 鼓板翘起 不允许 C 中心线对正 ≤1.0mm C 供料装置与成型鼓中心线对中 ±1.0mm C 定位装置与中心线对中 ±1.0mm M 定位指示灯必须垂直于鼓切面 M 胎体鼓上各部件指示灯对中精度 ±1.0mm M 4.2 胎体鼓半成品接头定位要求:
胎体鼓半成品接头要求:
0°胎侧/子口护胶
180°内衬层
270°子口补强条 315° 0° 45°
315°胎体帘布层
225°带束层下垫胶 270° 90°
225° 135°
180°
4.3 胎侧/内衬层贴合工艺要求
项 目 工艺要求 备注 胎侧/内衬层复合宽度公差 ±3.0mm M 胎侧/内衬层定长公差 0~5mm M 胎侧/内衬层接头重叠 0~3mm C 胎侧/接头错位
左右
上下
±2mm
±1mm
N 胎侧与内衬层搭接宽度 ±2.0mm M 定位精度 ±2.0mm M 4.4钢丝子口包布工艺要求
项 目 工艺要求 备注 在成型鼓上的宽度公差 ±1.5mm C 贴合偏歪 ±2 mm M 接头对正 ≤2mm M 接头重叠 不允许 M 接头处钢丝间距 ≤1根钢丝 M 接头处不得有钢丝帘线露出 M 4.5胎体帘布贴和工艺要求
项 目 工艺要求 备注 胎体帘布在成型鼓上的宽度 ±2mm M 胎体帘布贴合偏歪 ≤2mm M 帘布接头对正 ≤2mm M 两接头间距 ≥100mm M 接头重叠 不允许 C 两接头间距离 ≤1/2钢丝 C 接头数量 每条胎最多3个 M 4.6肩垫胶贴合工艺要求
项 目 工艺要求 备注 定位 ±2.0mm M 总宽度 ±2.0mm M 最大厚度 ±0.4mm M 接头错位
左右
上下
±2mm
±1mm
M 各部件接头位置 0.5°~3° N 4.7 B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