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促织》教案_0
《促织》教案
《促织》
题解读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古谚:“蟋蟀鸣,懒妇惊。”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淮南子#8226;本经训》中的“飞蛩满野”就是指蝗虫,而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则是说的蟋蟀。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今注#8226;鱼虫》中说:“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也。”这也就是说,“促织”的名称是“因声得意”。现在北方话称蟋蟀为“蛐蛐儿”,也是以其叫声命名的。从训诂学的角度说,“促织”“趋织”“蛐蛐”为同音转化,名称都是由叫声而。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地讽刺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清代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东淄川(今属淄博)人。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但在当地却是大族,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旋闰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贴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学,而且对于天、农桑、医药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背景纵览
《聊斋志异》所写的怪异故事,大多采自社会流传的故事或传说,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编造。脍炙人口的《促织》,正是这样的作品。《促织》所描写的幻异情节,当然是作者的虚构。但是这种虚构并不是凿空无稽之谈,而是现实生活中类似事的提炼和概括。
清初诗人吴梅村《宣宗御用戗金蟋蟀盆歌》有云:
宣宗在御升平初,便殿进览豳风图。煖阁才人笼蟋蟀,昼长无事为欢娱。
……
君王暇豫留深意,棘门霸上皆儿戏。斗鸡走狗谩成功,今日亲观战场利。
诗中所说的“宣宗”就是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诗中所写的正是宣德年间宫中崇尚促织之戏的情景:不仅宫中才人斗蟋蟀以消磨光阴,而且宣宗本人也亲临观赏。在封建社会,宫中所需,必然要取自民间。王世贞《国朝丛记》曾记载宫中“采取促织”之事: 宣德九年七月,敕苏州府况钟: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他所进数少,又细小不堪,已敕他末后自运,要一千个。敕至,你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
这道“御敕”正是封建统治阶级向民间强征促织的罪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宫中不仅专派内官四出“采取”,而且敕令地方官员“协同他干办”。朝廷的这道敕令为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吕毖《明朝小史》有过这样的记载: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以上三处引均转引自《梅村诗集笺注》卷四)
这个枫桥粮长的悲剧,控诉了现实生活中封建统治阶级玩物殃民的血腥罪行。
字词梳理
1字音
迂讷(nè) 裨益(bì) 爇香(ruò) 翕辟(xī)
稿葬(gǎ) 觇视(hān) 惭怍(zuò) 邑庠(xiáng)
蹄躈(qià) 不啻(hì) 惙然(huò) 龁(hé)
蠹(dù)
2通假字
(1)昂其直 “直”通“值”
(2)手裁举 “裁”通“才”
(3)翼日进宰 “翼”通”“翌”
3词语活用
岁征民间 名词作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2 My Body第三课时.doc
- Unit2 My Body第二课时.doc
- Unit2 In the library第二课时(译林牛津英语).doc
- Unit2 What’s your number教学设计.doc
- Unit3 Have you got enough money教案.doc
- Unit3 How old is he教学设计.doc
- Unit3 My Birthday复习教案.doc
- Unit3 My day 教案.doc
- Unit4 What can you do- Period One 说课.doc
- Unit4 Our earth looks like this from space.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