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精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与精神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经昆明。汉朝与西南夷关系史上的大事。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汉武帝封禅泰山,司马谈随行,因重病留滞周南(河南洛阳),临终遗命。 这一遗言对司马迁此后一生的人生志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後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出任太史令。 李陵之祸 “祸莫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垢莫大于宫刑”。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出任中书令。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史记》基本完稿 二、伟大的史学家 《史记》久远生命力的奥蕴何在? 1、鲜明的著述宗旨 “继《春秋》而作”, “述往事,思来者”, “成一家之言”。即著述有深远的用意,要提出自己的社会学说体系,并寄托于未来。 为何要“继《春秋》而作”?司马迁与孔子有何学术关联? 当时文化思想的特点所使然。 《春秋》学与政治相结合,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最高权威。 如公孙弘因通《春秋》而由布衣擢至丞相高位;董仲舒因宣扬《春秋》“大一统”等学说而成为一代儒宗;汉武帝亦尊崇《春秋》学,曾诏令太子研习《公羊传》。 “凡朝廷决大狱,人臣有献替,必引《春秋》为断。”——唐晏《两汉三国学案》 武帝建元六年高帝陵和辽东高祖庙发生火灾。 《春秋》兼有最高精神指导和具体法律标准的作用。 时代风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司马迁对《春秋》之推崇。 司马迁、董仲舒二人对《春秋》理解和阐释之异同: 相同之处:均认为《春秋》体现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别嫌疑、定是非、章善殚恶,贯穿着严格的整治标准。 不同之处:董仲舒重在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鼓吹“君权神授”,拿《春秋》与“天意”相附会来神化皇权,大讲阴阳灾异之说,具有鲜明的神学色彩。 司马迁则主要从人事的角度推崇《春秋》,认为它体现了治理国家和伦理纲常的基本原则。“王道之大者”,“《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在他眼中,《春秋》不是陈篇旧账,而是具有活的生命、功垂后世的历史,故能对后代国家社会生活其指导作用。 所以他著《史记》,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效仿孔子著《春秋》之意,“述往事,思来者”,希望自己的著述能有用于后世。“成一家之言”,就是要借总结历史提出自己独立的学说体系,“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冀希后人能从其思想中获得启示。 司马迁本人十分推崇孔子,这也是他“继《春秋》为己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司马迁对孔子的态度直接渊源于孟子。 孟子视孔子修《春秋》是了不起的大事,其功可与“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相等列。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认为孔子修《春秋》,其目的在于以褒贬为手段,明是非、别善恶,使社会恢复至“天下有道”的局面,通过针砭世事以垂法后人,具有及重大的政治意义。 司马迁尊重孔子,在《史记》的具体撰述中有集中表现。 他突破《史记》著述体例的限制,破格撰写了《孔子世家》,并撰有《仲尼弟子列传》、《孟荀列传》、《儒林列传》,这是对孔子及其所创立儒家学派的大力肯定,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儒学史。 “世家”,即指世禄之家,以称王侯,与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记在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列传”对言。 孔子乃一介布衣,司马迁破例将其列为“世家”之列,给以殊荣,反映出其对孔子学术文化宗师地位的集中肯定。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在确立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代表人物、古代社会的思想领袖的崇高历史地位上,司马迁居功至伟。 龚自珍称其为“汉大儒司马氏”,梁启超则曰:“太史公最通经学,最尊孔子。”“司马迁固汉代独一无二之大儒矣。” 2、开创纪传体史书编纂的新体例 突破编年体史籍依年叙事、记载简略的缺陷,“勒成一书,分为五体”,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首创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十二本纪:全书的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系,以编年的形式排比一代大事。 三十世家:记在诸侯及有特殊功勋的人物。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