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复习提纲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一战的背景(原因)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间:20世纪初)
2、原因: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矛盾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矛盾表现: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法德矛盾:报仇——压制,争夺焦点是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德矛盾(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争夺焦点是: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焦点是:巴尔干半岛的霸权
3、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过程:
三国同盟: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具有明显的反俄和反法的性质。
三国协约: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年和1907年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订。这标志着英、法、俄
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4、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5、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推行的目的:便于自己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二、一战的经过
1、三条战线:
分布地区 对抗国家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南线——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2、“施里芬计划”
内容:计划战争初期德国 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 ,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
3、1914年
西线: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德国陷入长期两线作战。
1914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东线:1914.8俄攻入东普鲁士。对方对峙。
4、1916战争重心回到西线。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战役:德国开始使用毒气弹、“绞肉机”,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军投降的计划破产。
——大战中期的决定性战役和一战的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 :英国首次使用坦克、索姆河地狱 —— 是一战中规模最大战役
日德兰海战:英德海军间的最大规模的交锋。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
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结果: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
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1、持久的原因:
(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
(2)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当时机枪、步枪、重炮等新武器大量使用,有利于大量杀伤
进攻人员
(3)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
2、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原因:①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有利于长期作战。②同盟国则相对较弱。
5、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原因、影响
原因: ①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受到很大损失,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口实。
④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⑤如果美国帮助协约国打败同盟国,不仅可以捞取战利品,还可以恃其经济力量在战后控
制其他国家,夺取世界霸权。
⑥俄二月革命,前景不明
影响: 首先,在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其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
最后,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参战,后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
的绝对优势。
(2)1917年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盟国宣战战
(3)俄国退出(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
6、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原因:①同盟国集团在物资供应上和兵源补充上,都面临着困境。
②经济实力: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英国封锁物资,殖民地动员?
③军事战略: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方的作战实力;协约国军队很棒;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持久战的泥潭?
④国内局势:作战国之间的矛盾:经济,灾害,奥匈帝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帝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54课时).doc VIP
- 2025年绿色矿山建设技术挑战与机遇报告.docx
- 住房公积金贷款全权代理委托书范本.docx VIP
-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美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docx VIP
- 【北师大版】二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第1课《清洗我的小水杯》课件.pptx VIP
-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实验报告.doc VIP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ppt VIP
- JB_T 7334-2016 手拉葫芦.pdf VIP
- 燃气管道施工方案.doc VIP
- DB15T 3962.3-2025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第3部分:黄金行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