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穴透刺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探究
头穴透刺法治疗偏头痛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太阳透角孙、头维透曲鬓、率谷透角孙为主的针灸方法治疗偏头痛23例,观察治疗1疗程后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本组23例,控制8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30%。结论:该法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头部穴位;透刺;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87-01
偏头痛是典型的血管性头痛,为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以青壮年为多见,且女性发病率较高,常与情绪波动、吸烟、饮酒等有较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侧额颞部或双侧呈持续性跳痛或钝痛、胀痛,大多数很剧烈,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甚者因疼痛彻夜不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WHO提出,偏头痛与四肢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均已成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偏头痛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尚无理想的根治办法,针灸治疗此病有独特的疗效。笔者采用头部穴位透刺为主的针灸方法治疗偏头痛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偏头痛发作期患者,所有23例均来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年。所有患者均经全面检查排除脑外伤、脑肿瘤及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
1.2 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2004年修订的偏头痛的诊断标准(ICHD-Ⅱ)[1]。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偏头痛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65岁的患者;(3) 处于发作期患者;(4) 每月发作≥1次;(5) 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它各系统严重疾病者;(3)严重精神病患者或恶性肿瘤患者;(4)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
2 治疗
选穴:太阳透角孙、头维透曲鬓、率谷透角孙、风池、合谷:操作方法: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一般以侧卧位为主。直刺选用0.30×75mm华佗牌一次性毫针,透刺选用0.30×75mm华佗牌一次性毫针,医用75%酒精棉球穴位局部皮肤及医者手指严格消毒后进针。先直刺健侧合谷(针刺合谷可以缓解皮下透刺的疼痛),得气后,再于患侧太阳穴斜刺快速进针达帽状腱膜下,将针身倾斜与头皮呈15°角,缓慢平刺向角孙穴,针刺深度50~70mm,施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约200转/min,待局部出现酸胀感,再持续捻转3min,使针感向半侧头部放散,以病人感觉温和的酸麻胀痛为好。头维透曲鬓、率谷透角孙操作方法同“太阳透角孙”。风池穴采用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或平补平泻。两侧均头痛者,取两侧穴位进行针刺,先后顺序依两侧头痛程度而定。留针30min,留针期间隔10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可进行第2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9年出版的《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2]提出的国际统一标准,将偏头痛程度分为4级:头痛出现,工作能力不受影响为0级;轻度头痛,工作能力部分受到影响为1级;中度头痛,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不能工作为2级;重度头痛,卧床休息为3级。
参照文献[2]制定如下:将疗效分为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级。控制:疗程结束无发作性头痛,停止治疗1个月不复发;显效:症状减轻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0~1级;有效:治疗后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4项指标至少有1项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4 讨论
偏头痛归属于中医“头痛”之范畴,根据发病原因、部位、病因病机不同对本证有不同命名如“脑风”、“偏头风”、“头风”、“头角痛”、“额角上痛”等之说。《金匾翼》曰:“偏头痛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奏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指出本病实属风邪客于少阳经脉,致使经气不疏,气血壅滞脉络不通故痛也。因此偏头痛的发作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气血逆乱,脉络闭阻,久之血伤入络,顽痰死血,混居络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再挟风邪上扰,遂致头痛反复不已。
《千金翼方》曰:“凡病皆由气壅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最基本规律的针灸治疗作用,故取少阳经穴为主治疗偏头痛。合谷是手阳明经的原穴,具有镇静止痛作用,据测痛试验,针刺一侧合谷,可使全身痛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太阳穴为经外奇穴,角孙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太阳透角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