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四大名玉之岫岩玉
中国四大名玉之岫岩玉中国经济网编者按:玉器在中国已经约有八千年的历史,玉石在中国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文人配身以玉”的传统,古代但凡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会佩玉。现如今,随着国人生活的日益富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为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由此收藏之风日益兴盛。而作为收藏中最具代表性,也是中国文化传统象征的“玉”,自然成为众多收藏者追捧的对象。在本文中,中国经济网的记者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岫岩玉的相关收藏知识。岫岩玉的概况岫岩玉又称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黄白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亦称瓦沟玉引)属蛇纹石类矿石,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此外,按照是石质分,岫岩玉也可以细分为三类,透闪石质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蛇纹石质玉(岫玉、花玉、黄玉等)和透闪石质玉与蛇纹石质玉混合体。岫岩玉晶莹温润,玉质细腻,颜色多样,有耐高温性和搞腐蚀性,可雕性和抛光性好,适合雕刻大中型玉件。岫岩玉远景储量约300万吨,居全国之首,实行限产后,年产量仍占全国总产量的60%。特别是岫岩的玉石王、井中玉王、河磨玉王和重约6万吨巨型玉体“四大玉王”相继出世以来,产生轰动效应。1960年7月玉石王被发现后,周总理亲自批示:“这是稀世国宝,不可多得,一定要保护好玉石王。”岫玉历史发展中国对岫岩玉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在距今约6800年~7200年的辽宁沈阳新乐文化遗址就出土有用岫岩玉制作的刻刀。发现于辽宁朝阳和内蒙古赤峰一带、距今约5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亦出土有用岫岩玉制作的手镯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和河北满城西汉早期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的玉片,也都有一部分是用岫岩玉制作的。《毛传》(《毛诗故训传》)有“琇莹,美石也”的记载。汉初《尔雅释地》载有“东方之美者,有医无(巫)闾之珣玗琪焉”。晋郭璞对其注释为:“医无闾,山名,今在辽东。珣玗琪,玉属。”上述“琇莹”有可能是“岫岩”的古称,或由“岫岩”的同音转换而来,或以地名称玉石,故说“琇莹,美石也”。既然“医无闾”为辽东山名,“珣玗琪”又为“玉属”,无疑作为“东方之美者”的“珣玗琪”就是辽东的玉石“琇莹”了。再者,王嘉《拾遗记》载有“石崇富比王家,当世珍宝奇异,皆殊方异国所得。其爱婢翾妙别玉声,悉知其出处。言四方北方玉声沉重,而性温润;东方南方玉声轻洁,而性清凉”。这就是说,由于她见多识广,故可根据玉声特征以鉴别不同玉石的产地。其“西方北方”之玉有可能是“昆山玉”,而“东方南方”之玉则有可能为“岫岩玉”,正好与“东方之美者”相符合。明《杨慎外集》亦载有“琇莹,美石也”。明陈元龙的《格致镜原》则引述了上述《尔雅释地》中有关“珣玗琪”的记载,亦认为“医无闾”在辽东。北京明代十三陵中的定陵也出土有蛇纹石玉制品,由于其物质成分、工艺美术特征等均与岫岩玉相似,故其玉石来源很有可能为岫岩玉。清代及近代用岫岩玉制作的艺术品则更为丰富,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就有其收藏。另外还有种说法,认为岫岩透闪石玉是我国开发和利用最早的玉料,其历史或者已经超过8000年了,是玉器的鼻祖。比如1983年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人类洞穴遗址中,出土距今1.2万年前的3件岫岩透闪石玉砍斫器,为迄今人类最早制作使用的玉制品。《中国古代玉器》一书载:“中国最早玉器出现于距今约7500年的辽宁阜新查海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内”、“作为岫岩玉的故乡,辽宁阜新查海和内蒙古兴隆洼率先揭开了中国古玉文明的篇章。”岫岩玉远古开发利用的顶峰是在距今5000至60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内蒙古三星他拉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中国文物鉴赏玉器卷》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使用岫岩玉,从没间断过,最具代表的辽西出土新石器进期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为岫岩玉。从商周、春秋、战国到西汉,一直到今天,岫岩玉制品已随处可见”。据称考古学家在兴隆洼文化遗址里发现了世界范围内已知年代最久远的玉耳饰,以及制作精美的玉玦,说明8000年前的兴隆洼先民已经掌握了辨识和加工岫岩玉的技术,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雕琢和使用玉器之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指出:“兴隆洼文化典型玉器多用岫岩透闪石玉雕琢而成,多为黄绿色,从而奠定了岫岩透闪石玉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先导地位。”兴隆洼文化时,玉器不再是普通的工具或佩饰,而是被赋予特定的性质和特殊的社会功能,象征身份、权力及宗教信仰等玉器的出现,是玉在古人思想意识中的一次升华。王时麒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朝洪不约而同地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