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报道设计中创造性思维.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旱灾报道设计中创造性思维

旱灾报道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摘要:深度新闻报道离不开新闻策划,要想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报道策划上下工夫。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为新闻报道策划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从逆向思维、发散整合思维、侧向思维三方面对《南方周末》的西南大旱报道策划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 关键词:报道策划 创造性思维 灾难报道 新闻报道策划需要创新,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为新闻报道策划提供了新思路。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是在个人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①正是创造性思维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灵活运用,才使《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独树一帜。今年4月1日,《南方周末》运用创造性思维,对西南大旱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策划,主要集中在“经济”的D17-20版,“绿色”的C13-14版,使得其对西南大旱的报道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从逆向思维、发散整合思维、侧向思维三方面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 求同存异,体现关怀 今年4月份,西南大旱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主要选题,《南方周末》的深度调查自然也会把旱灾作为报道策划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相同选题下发觉新鲜的视角,凸显本报特色,《南方周末》充分运用了创造性思维中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思维的主体逆事物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方向而动的思维,这种思维运用在新闻报道策划中,能够使策划者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采用新的方式,取得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 西南大旱中各媒体更加关注的是西南人民的作物减产等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而《南方周末》D20版“西南大旱”的《大旱之年,谁赔谁赚?》一文就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运用反差强烈的对比报道,掌握损失和获利这两个极具对比性的两个方向的事实,给人以全新的角度和新的感受。报道从“三七牛市”、“辣椒空城计”、“运水比运酒赚钱”三个小侧面,关注小商贩如中药采购商、辣椒商人、开酒罐车的在大旱中的命运,向受众展示了在灾难中获益的一群人。在逆向思维中,不能仅仅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就不顾实际情况的对比,要结合社会环境进行策划。好的新闻报道策划既要有创新性的思维,又要兼有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衡量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成熟度的标志,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才会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②《南方周末》在报道中时刻注意全国人民都在全力抗灾这一社会大环境,时刻怀有忧患意识,在介绍获利现象时,更注重着眼于社会普通人在大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和境遇,将新闻报道的视角转移到与旱灾相关的普通商贩身上,发掘了普通人不平凡的经济转变,但又明确指出“他们大多根据自己的灵敏嗅觉去下注,也有人仅仅是搭上了便车”,这样也就缓和了潜在的社会矛盾。 发散整合,优化配置 新闻报道策划是将零散、无形的新闻事实用一个统一的主题充分聚集和调动起来,形成更有效的传播结构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所谓“更有效的传播结构”就是指通过策划,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某个元素和现实中其他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元素联结组合起来以后,这个新的组合能够使媒介的新闻传播效果更好,新的组合是一种“更有效的传播结构”。③《南方周末》作为一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和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在时效性上可能会落后于日报,但是在资源整合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开去,力求扩大自己的审视范围。《南方周末》从西南大旱这个角度出发,不把眼光囿于西南一地,以西南为发散点,把旱情尽可能多地与另一些事物联结成具有新价值的新的报道对象。运用整合思维从不同方面思考干旱这一问题,把类似的相关事件整合在一起,优化新闻资源的配置。发散思维和整合思维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才可以实现新闻资源的以新带旧,以点带面,给受众以全面系统的视野。 整合引申发散。在策划时,要能够把事物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又能够把握事物各个方面的特色,做到在全局的视野下关注局部的个性。《南方周末》把干旱进行系统化的定位,统归到“经济”和”绿色”两个大专题下。“经济”主题下,用四个版面分别从水权、水惑、水利、水政治、水财富五个方面分类报道;“绿色”主题下用三个版面,从《“旱”动中国》、《旱灾反思,不应止于水命题》、《“旅游地产”掏空江河名胜》三大主题进行分散。C13版的《“旱”动中国》报道利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仅三天的时间,《南方周末》联合腾讯网发起“你担心西南大旱有何影响”的网络问卷调查,得到了64620位网友的参与调查,充分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把问题置于大旱影响全球的背景下,提出“不可回避的趋势是,这地球,这国家,这环境,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这地球村,岂能只共经济兴衰,却不同灾害冷暖?”报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