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汉梁国封域相关问题探讨
摘 要:汉初刘邦封功臣彭越为梁王。关于梁国疆域范围,《西汉政区地理》和《西汉梁国封域变迁研究(附济阴郡)》都有比较详细的考辩,但是彭越梁国南界仍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其南界应在睢水一线,文帝时出于以亲制疏的需要,益封刘武梁国至睢水南。另外,本文通过考证认为祁乡地望应在今河南夏邑县东北杨集一带,而非谷熟镇。
关键词:西汉;梁国;封域;祁乡
西汉一朝行郡国“双轨制”,政区变化十分复杂。周振鹤先生在广泛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其《西汉政区地理》已成为该领域权威之作。大量新出文献印证了周先生的许多观点,也修正了此书的部分结论。马孟龙先生《西汉梁国封域变迁研究(附济阴郡)》一文便是根据出土文献和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对周先生的部分结论进行了修正,其考据精细,所论颇有依据,令人信服,但笔者对其中几个小问题仍有疑惑,故撰此文以求教之。
1 彭越梁国南界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事件探析
西汉梁国始封彭越。彭越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楚汉之争时,他与韩信都是项羽颇为忌惮的人物,《史记?高祖本纪》载: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1]
五年冬十月,兵败后的刘邦为争取韩信、彭越共同追击项羽,采纳张良建议,许“取睢阳以北至?Y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2]。五年春正月,“下令曰:魏相国建成侯彭越勤劳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击众,数破楚军,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3]。可见,“魏故地”与“睢阳以北至谷城”是彭越梁国疆域的基本范围。
秦灭魏后,在魏故地置东、砀二郡,《汉书?地理志》梁国条注:“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可见彭越梁国是以砀郡为基础设置的。据谭其骧先生《秦郡界址考》,秦砀郡西界至大梁,北无济阴,西南柘、苦二县属陈,南界有《汉志》沛郡西北诸县。东不含《汉志》东平国、东郡之寿良及山阳郡泗水以东部分。[4]同时,谭先生认为西汉彭越梁国的封域不仅有秦砀郡,还应当包括东郡之“济阴地”与楚国之“东平地”。[5]
马孟龙认为汉初彭越梁国的封域并无楚之“东平地”,其北界与西界则依《二年律令秩律》的记载进行了重新勘定。这些笔者都是赞同的。关于彭越梁国的南界,谭、周、马三位先生各执一说,讨论较多。谭其骧先生《秦郡界址考》论到:
(笔者注:砀郡)南界当有《汉志》沛郡西北诸县之地。《梁孝王世家》:武帝元朔中,平王襄有罪,削其八城(《汉书?文三王传》作五县,钱氏大昕已证其不可信)。《王子侯表》,孝元以后梁王子 分封属沛者又八国。以地望准之,自郸、谯北至芒、栗,则所削八县也;自栗以西北,则分封别属之八邑也(见《汉志》者六)。沛与山阳、陈留皆邻接梁国,所以知削县入沛者,以《汉志》三郡领县之数,沛为特多也(沛三十七,山阳二十三,陈留十七,沛属县得自其他王国分封者仅二县,而山阳领县中,已有八县得自梁、东平之分封)。故吴、楚之反,先击梁棘壁,足证其时砀南之地,犹为梁有(棘壁即《睢水注》之棘亭,在芒县西南)。[6]
周振鹤先生注意到文帝十二年发生了“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以益梁的历史事件,并推测其“二三列城”乃是淮阳北部的襄邑、宁陵、?B三城,故汉初此三县不属梁,梁国西南界应在襄邑、宁陵以北。[7]而马孟龙则认为宁陵为高帝所置侯国,文帝十二年尚存,此时文帝不会把宁陵益封梁国;肩水金关汉简有“淮阳郡?B”,可证?B在昭帝、宣帝时仍属于淮阳郡,文帝时?B也未曾划给梁国。由此,他推断文帝十二年“割淮阳北二、三列城”之事不存在,彭越梁国西南界应有襄邑、宁陵,而无?B。讨论的焦点在是否存在“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这件事上。
文帝?r期,在经历了吕氏之乱与宗藩入继后,中央权威大幅度下降,地方诸侯时有叛乱,形势不容乐观。《汉书?贾谊传》载:
今或亲弟(淮南厉王长)谋为东帝,亲兄之子(济北王)西向而击,今吴又见告矣。[8]
对此贾谊曾上疏分析天下形势:
陛下所以为蕃?I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淮阳、代二国耳。代北边匈奴,与强敌为邻,能自完则足矣。而淮阳之比大诸侯,仅如黑子之著面,适足以饵大国耳,不足以有所禁御。[9]
贾谊认为文帝所依仗的淮阳国力量过于弱小,根本不足以抵挡其它诸侯的进攻。并建议文帝将淮南故地并入淮阳国,又割淮阳国北部部分土地以及东郡益封给梁国。如此梁与淮阳二国就可以形成自当东方诸侯王进攻的强大屏障。而“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便是由此而来:
今淮南地远者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臣之愚计,愿举淮南地以益淮阳,而为梁王立后,割淮阳北边二三列城与东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阳。梁起于新?V以北著之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