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文化认同下化产业的发展-以桃园三民社区为例
多元文化認同下文化產業的發展-以桃園三民社區為例
*
林士哲 、謝登旺
壹、 前言
自經濟全球化後,台灣地方的傳統文化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響衝擊下,產生
了逐漸消逝的危機。而「文化普同性」逐漸衝擊地方「獨特性」、「特殊性」的
文化特色,並且破壞了地方傳統的社會結構與價值認同,這樣的危機感促成地方
意識的覺醒,因而使地方文化及產業的發展漸漸受到重視。在二十一世紀全球經
濟體制的蔓延下,後現代文化商品性的擴張及民眾文化消費型態及文化價值觀的
改變,興起了以「文化產業」為主導開發的潮流,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策略,
並掀起了全球文化觀光熱潮(楊敏芝,2000) 。
1995年之後,中央政府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由文建會提出,淸楚的指出
社區與文化重建結合的重要性,並以生命共同體的論述,應落實於地方社區政策
執行的定位,其目的在喚起「社區共同體」意識,經由社區自主能力去自治經營,
迎接「地方的時代」來臨黃錦鋒,( 2005) 。
在社區總體營造之政策中,政府又提倡「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政策。
政府藉由地方傳統文化,如:過去的生活、藝術、戲曲、古蹟等的找尋,重現鄉
村地區的生活環境,以減緩或拉回外流的人口。在「產業造鎮」策略提出後,從
各縣 巿的社區總體營造的報告書中,大多以大型活動來揭開序幕,透過活動來引
進觀光的人潮,帶來繁榮地方經濟的契機,以期鄉鎮活力之再現。
當前政府施政趨勢除了以往的經濟協助文化,也重視到用文化帶動經濟,所
以說政府應建立具文化主導性之文化產業政策,藉由對官方與民間文化之雙向輔
導與協助,加強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觀點,以增進文化產業之產值,用文
化協助經濟復甦蘇明如,( 2000) 。
然而,儘管中央文建會、地方政府文化中心、地方文化工作團體積極採取的
文化工作行動,對傳統地方生活與地方特色建築進行維護或舉辦活動等,但這些
活動仍偏間斷性、表面化,是否能為地方帶來長久效益及深植的地方文化認同,
仍有待評估黃琇玫,( 2002) 。而地方文化認同的強弱,也深切的影響到文化產業
的發展,如何去凝聚地方的共識,增加地方文化認同,也是目前推動社區總體營
造,發展地方產業上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個案是桃園縣三民社區,它是一個由漢人和泰雅族人所共
同組成的社區,在不同的族群生活上 ,也形成了各自所屬的文化,在其社區成員
* 林士哲現任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謝登旺現任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專任教授兼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組成的多元性,也造尌了社區文化的多元化。而三民社區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
區,在其文化產業的發展,以當地的農 特產品為出發,加上三民社區擁有特殊的
自然景觀及歷史建築景點,也豐富了文化產業的多樣性。以目前三民社區所推動
的文化產業來說,是以當地的農產品─綠竹筍為主軸,這個原本屬於泰雅族人經
濟作物的綠竹筍,在漢人有心且努力的經營之下,形成了社區內頗具特色的文化
產業。在推動綠竹筍的產業上,看到兩個不同族群共同投入發展的文化產業。在
綠竹筍的地方產業上,漢人由早期的陌生,到現在的發揚光大,足見漢人對原住
民綠竹筍文化的認同。而社區在其他文化產業的推動上,也看到不同的族群文化
認同,像是以大窩部落基國派老教堂為主所辦理的泰雅祖靈祭、 泰雅古禮的集團
結婚及三民社區漢人的文化尋根之旅…等,由文化活動的多元性也見證了對不同
族群文化的認同及發展。
貳、 文化認同的概念及理論
一、 文化認同的概念
文化是生活實踐的共同建構,唯有群體所共同認可的生活實踐方式,才能化
為群體所屬的文化,又緣於人類群體生活的特性與需要,在族群文化生活下的成
員,必然要接受該文化所蘊涵的態度與行為,並且不斷將該文化之價值體系與行
為規範加以內化。因為此「文化認同」可視為是同一群體的成員,對群體所屬的
文化以接受與內化的過程;群體的成員由於分享了共同的歷史傳統;習俗規範以
及無數的集體記憶,也從而形成對某一共同體的歸屬感 (江宜樺,1998) 。
文化認同是同化與內化的心理過程,強調將價值、標準、期望與社會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