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评价和管理.pptVIP

第六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评价和管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评价和管理

实例分析: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 影响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因素分析 决定地基承载力、地貌破碎程度、工程病害等工程建设条件和难易 小气候 外动力地质过程 水文和水文地质 岩性、土质、土壤 地貌部位 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 城市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因素表 用地分等 地貌类型、坡度 岩性、土质 地下水情况 洪水淹没情况 地基承载力 工程病害 良好的建筑用地 适于建筑但需简单处理的用地 可进行建筑但要适当处理的用地 (1)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类型 主要依据地貌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差异进行分类 Ⅰ滩地 Ⅰ 1 细沙土江心洲滩地 Ⅰ 2 细沙土滨河滩地 Ⅱ 河漫滩地 Ⅲ 低阶地 Ⅳ 高阶地 Ⅴ 洼地 Ⅵ 低丘地 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 2、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 (1)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类型 (2)构建层次分析图 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 综合影响因素G 地质因素 地貌因素 水文因素 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水质 地质构造与地震 土层结构及性质 工程地质病害 河流洪水位状况 河道状况 地下矿藏及建筑材耗 人工采掘与破碎 最高层 中间层 最低层 其他因素 地貌类型及部位 地面坡度 地表切割度 海拔高度 a1 a2 a3 a4 b1 b7 b11 b14 a1 a2 a3 a4 a1 (pij)n×n a2 表示第i个因素与 a3 第j个因素重要度 a4 之比 (3)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因素权重 一样重要填写1 稍为重要填写3 明显重要填写5 重要填写7 极为重要填写9 反之填倒数 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 (3)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因素权重 求第二层因素同组内的权重,得出14个因子的权重为: 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水质 地质构造与地震 土层结构及性质 工程地质病害 河流洪水位状况 河道状况 地下矿藏及建筑材耗 人工采掘与破碎 地貌类型及部位 地面坡度 地表切割度 海拔高度 (0.249,0.162,0,0.003,0.002,0.1) (0.005,0.16,0.134,0.001) (0.132,0.008) (0.024,0.016) (4)主要因子的选取和分级标准的确定 因素等级 地基承载力(kg/cm2) 地下水埋深(m) 地面坡度 (o) 地表切割度 一 2.2 3.0 5 小 二 1.7~2.2 2.0~3.0 5~10 较小 三 1.3~1.7 1.0~2.0 10~15 中 四 0.9~1.3 0.5~1.0 15~25 较大 五 0.9 0.5 25 大 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的分级标准 (5)土地质量等级的评定 等级 量化分值(p) 一 0.05 二 0.275 三 0.5 四 0. 725 五 0.95 因素 权重(r) 权重(r) 地基承载力 0.249 0.266 地下水埋深 0.162 0.173 地面坡度 0.16 0.171 地表切割度 0.134 0.143 洪水淹没情况 0.132 0.141 工程地质病害 0.10 0.106 土地质量综合指数 Q = ∑piri (i=1,2…6) (5)土地质量等级的评定 建设用地土地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地等级的对应关系 土地质量综合指数 0.2 0.2~0.4 0.4~0.6 0.6~0.8 0.8 土地质量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川西高山高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川西地区概图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2003)把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参照该分类体系,川西高山高原的旅游资源8个主类齐全,拥有25个亚类,并登录其中68种基本类型。 1、川西高原旅游资源类型划分 2、评价单元的划分 平坦高原区──松潘 高山峡谷区──康定 高山高原区──理塘 丘状高原区──甘孜 川西高原旅游资源区的划分 3、参评因子的选择 资源条件 区域背景条件 区位条件 劳动力总量不足 建设资金筹建困难 交通通讯条件有待改善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资源要素 价值 (85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 (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附加值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5~3) 评价的指标体系 GB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两个层次 三大项目 4、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请专家对资源单体进行定量评价 分组完成,按顺时针方向逐个评价 按序号逐项填到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汇总表中 旅游资源等级划分 共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