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001-2005制冷系统设计与一般步骤设计规范
制冷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设计规范
(发布日期:2005-01-10)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全新的产品的制冷系统设计。
引用资料
国家标准
GB/T 7725-1996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T 7725-200x 房间空气调节器(修订版报批稿)
GB 12021.3-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7790-1999 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范
企业标准
QJ/MK02.001-2001a 房间空气调节器
QJ/MK02.003-2004 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J/MK02.014-2002 房间空气调节器(欧洲版)
QJ/MK02.015-2002 房间空气调节器(中东版)
QJ/MK02.023-2003 转速可控型(变频型)房间空气空调器
QJ/MK02.034-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澳洲版)
QJ/MK08.001-2004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J/MK08.004-2000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J/MK08.005-2004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J/MK08.007-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J/MK08.015-2004 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J/MK08.017-2003 长途运输试验规范
QJ/MK08.036-2003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J/MK08.037-2003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J/MK08.038-200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规范
《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流路设计规范》
《毛细管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制冷系统保护设计规范》
《性能实验工作规范》
设计要求
总则:尽量借用已有制冷系统部件,提高标准化程度。满足制冷系统设计可靠性前提下,再兼顾成本。
思路:制冷系统各参数对性能均有影响,而且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对一全新的制冷系统来说,开始的待定的参数很多,因此必须先假定部分对性能相关度较大的参数,逐步通过实验来得出其它参数。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回头修正初值。
一般步骤:设计任务书 参考样机分析 蒸发器外形尺寸 冷凝器外形尺寸 压缩机选型 手版样机制作 室内外风量、噪音测试 蒸发器流路 冷凝流路 冷媒量初定 毛细管初定 纠正流路偏流 能力测试 冷媒量确定 毛细管确定 能力测试 型式实验 管温传感器位置确定 电控参数确定 整机电控验证 试制 试产 批产
设计任务书:由开发部长或研究所所长编制,提供性能相关的指标和功能要求,主要包括型号、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风量、噪音、整机外形尺寸等。是性能设计的目标和依据。
参考样机分析:根据项目需要,依《样机管理办法》,购置参考样机。并分析记录其型号、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风量、噪音、整机外形尺寸、压缩机型号、蒸发器/冷凝器的全部参数(包括管径、管材、片材、片形、片距、管数、排数、流路)等,以及成本分析,`出具《样机分析报告》,为制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蒸发器外形尺寸:依据室内机的结构形式,初定蒸发器的外形尺寸,包括管径、管材、片材、片形、片距、管数、排数。初值选定可参考或类比借用机型及参考样机。并将这些参数提供给配管设计人员,以试制蒸发器。
冷凝器外形尺寸:依据室外机的结构形式,初定冷凝器的外形尺寸,初值选定内容和方法同蒸发器。并将这些参数提供给配管设计人员,以试制冷凝器。
压缩机选型:具体见《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提交《(压缩机)送样单》。将压缩机底脚参数提交结构设计人员以便底盘设计或选型。
手版样机制作:利用结构设计人员提供的风道系统及外箱,制作手版样机。
室内外风量、噪音测试:依据噪音指标,选定风量初值。给出电机转速,并要求电器设计人员送样电机。
蒸发器流路:按冷量匹数确定分路数,按逆流原则布置流向,具体见《流路设计规范》
冷凝流路:同蒸发器流路。
冷媒量初定:具体见《毛细管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毛细管初定:具体见《毛细管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纠正流路偏流:调整各路管数或分流毛细管,使各路出口温差尽量小,最大不超过3℃。
能力测试: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低温制热量、高温制冷量。
对照《设计任务书》要求,重复3.3.2~3.3.12中全部或部分步骤,以修正部分参数。各性能与制冷系统参数相关度见第4章。
型式实验:依据QJ/MK02.001《房间空气调节器
附加说明:本设计规范由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设计规范由技术研发中心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设计规范主要起草人:刘智勇
QJ/MK0X.XXX-200X
美的集团制冷事业本部设计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