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到灯塔去》与《守望灯塔》中与意象比较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与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灯塔”这一意象,并且围绕这一意象各自构思了以上两部杰出的作品。虽然所选之物相同,然而在两个作家的笔下,相同的灯塔却具有完全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就从这两个相同的象征物着手,通过分析两者内在不同的意义,来探讨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詹妮特·温特森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一、理性之塔与爱之塔对于《到灯塔去》中灯塔的象征意义,学术界已经有了不少的争论:容新芳,张士民在“人与物的相映与生辉”中认为灯塔是拉姆齐夫人的美德精神的象征。[1]杜娟认为“灯塔是拉姆齐夫妇的整体代表”,即“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统一”[2]笔者认为在《到灯塔去》中灯塔象征着一种理性精神。第一,《到灯塔去》是以现实中的父母:莱斯利·斯蒂芬与朱莉亚·斯蒂芬为原型的,而与人们料想的恰好相反,莱斯利·斯蒂芬虽然在性格上存在种种弱点与缺陷,但伍尔夫对他的看法与评价却是很高的:“一个爱挑剔的精细的头脑,训练有素而明晰透彻”,在整个童年和少女时代,伍尔夫就在父亲的指引下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父女俩还会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可以说现实中的莱斯利·斯蒂芬是孩子眼中的引导者,朝着某种肯定的道路上走去。第二,一开始,拉姆齐先生是一个在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他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真实,而忽视了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当时的他所代表的理性是一种狭隘与静止的理性,他渴望达到R,但同时他也明白“他将永远也达不到R”。(伍尔夫,238)不过,这种情况在拉姆齐夫人死后得到了改变,他不再需要他人的同情与安慰,因为此时他内在的理性精神已经达到了一种永恒的完善的境界,是包容了博爱,牺牲等属于感性内容的理性,而只有这样的理性才能独立地长久地存在。而在《守望灯塔》中的灯塔象征着宗教博爱精神。《守望灯塔》中的主角银儿是一个缺少关怀与爱的孤儿,其内心是不平衡的,“我一生下来就掉进了这个倾斜的世界里,而从此以后我也就过上了这种带有倾斜角度的生活。”(温特森,3)更为严重的是,周围的环境和人们并没有把爱传达给这样一个需要爱的孩子,相反,在那个最孤独最没有人味的灯塔里,银儿找到了爱。给她爱的人就是瞎眼的守塔人普尤,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讲故事——来传达自己的爱,银儿也正是从他所讲的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中正常成长起来的。这种爱填充了银儿空虚的内心世界。塔中的故事也都是一段段爱的历史,作者借着普尤与银儿之口在漫长的历史范围内找寻她要讲述的故事:《圣经》中力士参孙,有着《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和《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影子的牧师巴比·达克,还有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中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些故事都是关于爱情的悲剧,但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为了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爱情而努力地去追求,即使牺牲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詹妮特·温特森笔下的灯塔是一座浓缩了各种爱的聚合体,它包容了一切人世间的爱,这种爱就类似宗教里的博爱精神,有如上帝之光一样,在危险的大西洋上坚定地矗立着,引导着迷失的水手们走向生的希望,同时也照亮了每一个与它相关的人的心灵深处的阴暗。二、独立发展之塔与寻找自己的声音之塔《到灯塔去》是一本回忆性的小说,以自己的父母为原型进行写作的,在写作中她得以仔细地重新观察自己的父母,深入到父母的内心世界去思考与关照,但这种回忆是一种创造性的回忆,“我把那个世界[斯蒂芬家庭的世界]包容进了由我自己的气质所造就的另一个世界之中。”(MB,P.84)她这样做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方面她渴望摆脱母亲加在自己身上的影响,茱莉亚的死在一段时间内给伍尔夫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在母亲死后很长时间,不管在思想里还是在幻觉中都充满了母亲的各种形象。于是在《到灯塔去》里伍尔夫就通过正面和直视自己的母亲,同时创造出新的情境在塑造她内心中新的母亲形象,以摆脱母亲的阴影,这于她是一种自由和解放,当她完成这部小说之时就是她获得自身独立发展的时候。另一方面,做为英国女权主义运动中的杰出代表,早年伍尔夫就发表了她的女权主义宣言《一间自己的屋子》,认为女性必须在经济和物质上不依赖他人才能取得真正的独立。在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主角——拉姆齐夫人也承载了作者的相类似的期望。她如圣母般的用自己的博爱精神去安抚每个人的心灵,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完美的人物,在她空闲下来的时候却遭遇了生活的困境,但是每到这种时刻,她就会把目光聚集到那座灯塔上,“她注视着这灯塔的闪光,就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和某种东西,特别是她所看到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这东西,这稳定的,长长的光柱,就是她的光柱。”(伍尔夫,268)文中的“这个东西”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让拉姆齐夫人在虚无杂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牢固的支柱和确定的方向,使她能够从缠绕在她身上的琐事与人们中突破出来,找到片刻的安宁,寻求到自我存在与发展。在《守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11-10-莫建武---对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安装及调试与几点体会--常艳慧.doc
- H3C静态链路聚合与典型配置.doc
- hdpe土工膜执行标准与合格证.doc
- FLASH中多层旋转动画与制作.doc
- HFC回传通道与非线性失真噪声.doc
- Hitachi与UAX电梯介绍.doc
- HarryPotter中出现与演员资料及英文名字.doc
- HK市未成年人的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建设规模2.doc
- HPB、HRB、RRB与区别.doc
- HPMC在氯乙烯、建材等与应用.doc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