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认知动机相关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绪的认知动机相关理论

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 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 報告者:陳怡潔 前言 從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至今,時代和研究者觀點的互相影響特別顯現在心理壓力和情緒的研究。 作者對情緒和壓力的議題特別有興趣,並試圖在本篇文章中揭示此類議題歷史更迭的重要時刻。 早期壓力的研究取徑 壓力一詞代表的是艱難和逆境,從14世紀起就可找到探討壓力的蹤跡(Lumsden 1981)。 「壓力」最初被視為具有完成物裡技術的重要性。 在17世紀,著名的物理生物學家-Robert Hooke關注人們如何建造建築物,例如在造橋時,必須設計成能負荷重物、抵擋風的侵襲和地震。 負荷(load)指的是所能承受的重量,壓力(stress)則是撞擊負荷的區域,而壓力狀態(strain)則是指負荷和壓力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構變形。 現在,壓力概念的主軸指的是存在於生理、社會及心理系統的內在負荷或需求。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者對於個體與壓力搏鬥時所產生的情緒耗竭(emotional break-down)反應有濃厚的興趣(如Grinker Spiegel 1945)。 耗竭的心理動力重要性就如同戰鬥疲勞(battle fatigue)或戰爭恐懼症一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這個觀點是神經學而非心理學。 「耗竭」當時指的是震嚇癡呆症(shell shock),由槍彈的爆破聲響導致大腦損害所造成的功能失調,概念意涵是模糊且不正確的。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壓力在日常生活的許多狀況下顯而易見,例如婚姻、考試和生病等,都可造成相當於戰爭時的壓力效果。這導致了將壓力視為人們憂傷和功能失調的原因的研究興趣。 主要的研究模型類似於Hooke的分析,以輸入(系統的負荷或需求)和輸出(壓力狀態、變形和耗竭)為基本。 當時美國心理學學術的認識論是行為主義和實證論,強調以科學化和明確的模型展現,然而這樣的模型解釋力並不足夠。 Lazarus開始在這個場域研究時,壓力還是個難理解的議題,沒有過多的概念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當時軍方希望能選擇出可以抵抗壓力的人,並訓練他們管理壓力的能力,因此,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主要的研究問題是在於壓力的效應及如何解釋和預測,其以實驗法為研究方法。 在1950年代,研究發現在壓力的狀況下並沒有一致的效果。 對某些人而言,高壓的狀況可激發壓力,對其他人的效果則很小;隨著任務的不同,某些人會降低表現,某些人會提升表現,其他人甚至不具效果(Lazarus Eriksen 1952)。 要了解這樣的情形,必須考量個人在動機和認知變項上的差異。 這些變項可能是壓力源和反應的中介變項(Lazarus et al 1952)。 Brown Farber(1951)以新行為主義來分析挫折感,將情緒處理作為中介變項。 在早期認知革命階段,心理學幾乎不能由刺激-反應(S-R)模型到刺激-有機體-反應(S-O-R)的模型中跳脫,而調節變項則與現今壓力和情緒理論所建立的相同。 長久以來心理學對於個別差異的觀點是矛盾的,Hooke認為金屬彈性的個別差異是抵抗壓力狀態的一個因素,例如熟鐵的特性。這個物理現象可以作為個體抵抗心理壓力的隱喻。 這樣的類推可以在個人特質和適應過程的研究中看到,能夠幫助個體比其他人更能抵抗壓力。 與抵抗壓力的相關個人特質: 結構化思考(Epstein Meier,1989)、抗壓性(Maddi Kobasa,1984; Orr Westman,1990)、樂觀(Scheier Carver,1987)、自我效能感(Bandura,1982)。 壓力研究受到壓力歷程變項使用不一致所苦惱。 在醫學傳統中,壓力被視造成心理和生理反應有害的起因。 Selye將壓力源視為起因,壓力則為其反應 社會學家認為壓力是擾亂的起因(如社會失調;Smelser 1963),壓力狀態為集體反應(如恐慌和暴動)。 不論形容壓力的字詞怎麼變化,都包涵了四種本質上的概念: 引發內外部壓力的起因 Hooke稱之為精神上的負擔(load),其他研究者則稱之為壓力或壓力源, Lazarus則認為是人與環境的關係與該關係的意義。 藉由心理或生理系統的評估,可以從原先為好的事物,區辨出什麼是具有威脅性或有害的。 運用身心的適應歷程來處理緊張的需求。 複雜的身心影響模式常與壓力反應有關。 Lazarus的焦點是心理而非生理上的壓力,故應先釐清兩者之間有何不同。 早期,這兩種壓力在自我平衡(homeostatic)的概念下,被視為是相同的,且被認為是一種與活化(activation)相似的概念。這樣的原則一開始是由Claude Bernard提出的,其後由Walter Cannon修正。 Selye的一般適應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