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传动部分的设计13p
3 传动部分的设计3.1皮带传动设计以下各公式图表参考由程志红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的?机械设计?1)确定计算功率根据工作情况系数查表4.6 得 =1.4设计功率 = P = 1.4×22 = 30.8KW=30.8KW2)选择带型根据=30.8KW和 =730r/min查图4.6得C型带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和小带轮基准直径查表4.7=200mm大带轮直径 =(730/266.5)×200 =547.8 mm圆整=560 mm4)验算带的速度Vm/sV = 7.64m/s要求带速在5~25 m/s范围内,带速符合要求。5) 确定中心距0.7(+)≤≤2(+)初取=900mm=900mm6)确定基准长度 = 2×900+3.14×(200+560)/2+ = 3029按表4.8圆整 = 3150mm7)确定实际中心距a由式4-22a ≈+ (-)/2 = 900 + (3150-3129)/2 = 960.5a=960.5mm 8) 验算小带轮包角 由式4-23 = 180°- (560-200)/a×57.3° =180°-(560-200)/960.5×57.3°=158.52° >120° 符合要求 =158.52°9)确定V带根数单根V带试验条件下许用功率 查表4.4 =3.80 KW根据=/=2.8 得传递功率增量 查表4.5 =0.62 KW包角系数 查表4.8 = 0.95长度系数 查表4.3 = 0.97V带根数由式4-24 Z = =38/[(3.8 + 0.62)0.95×0.97] = 7.56 圆整 Z =8根10)确定V带的预拉力 V带的每米长度质量q 查表4.2 q = 0.3kg/m= 500(- 1)+ q =428.61=428.61N11)确定压轴力 = 2Z = 2 ×8×428.61×=6737.63N =6738N9.带轮的结构设计基准宽度:11.0mm;准线上槽深:2.75mm;准线下槽深:8.7mm;间距:;一槽对称面至端面的距离:mm ;小轮缘厚:6mm;轮宽:B=(Z-1)e+2f=7×15+2×14.5=132mm;径:;槽角:。图3-2 带轮的结构设计3.2轴的结构设计轴是机器中的重要零件,各种作旋转运动的零件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因此轴的功能是支承旋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轴的材料种类很多,要根据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要求,选择材料种类和热处理方式。轴的常用材料是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价格较低,对应力集中敏感性小,通常使用碳素钢,最常用的是45号钢,不太重要或受力较小的轴可以使用Q235等钢材。合金钢毕碳素钢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优良的热处理性能,但对应力集中较为敏感,对于受力较大又要减小轴的尺寸和重量,或者需要提高轴颈的耐磨性,或者在高温、腐蚀等条件下工作的轴,可以采用合金钢。在低于200℃的工作温度下,合金钢和碳素钢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大,因此,使用合金钢代替碳素钢并不能提高轴的刚度。热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轴的强度(特别是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因此要根据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热处理方式。轴的结构设计是根据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地确定轴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工作能力计算是通过强度、刚度和振动稳定性计算,保证轴具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大多数的轴只需进行强度计算,防止断裂和塑性变形;对于刚度要求较高的轴(如机床主轴)才进行刚度计算,避免发生过大的变形;对于高速转动的轴还要进行振动稳定性计算,避免发生共振。轴的设计步骤通常是先拟定轴上零件装配方案,然后装配和制造要求,确定轴的结构形状和尺寸,最后进行轴的强度校核,必要时进行刚度计算或振动稳定性计算。提高轴的强度措施:1、改善轴的受力状况轴上零件的安装位置、轴的结构对轴的受力影响很大,设计轴时应该充分加以考虑。当轴上有两个以上的零件输出扭矩,应该将输入扭矩的零件尽量布置在轴的中间,而不是布置在轴的一端,这样可以显著降低轴上的最大转矩。2、减小应力集中大多数轴是在变应力条件下工作的,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破坏。轴的截面变化处(如轴肩、键槽等)及过盈配合产生的应力集中是引起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