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 短新闻两篇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
1、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2、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常见的消息有何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新闻的背景材料的新闻细节,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
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品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一)知识积累
1、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新华社四位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齐声朗读全文。
2、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新闻的特点和创作手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
明确:真实、新鲜、迅速及时、具有重要性。
(二)信息筛选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篇短新闻,哪些写的是新闻事实?哪些是背景材料?想想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第1、2、3、5、6、7、8、9段。
2、那么第4段和最后一段就应该是什么?
明确:背景材料。
3、那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明确:第1段为第一部分,剩下的为第二部分。
4、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前面学习的有关新闻的知识,消息一般由哪两部分组成?
明确: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我为大家朗读课文的导语部分,同学们边听边画出关键词句,想想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新闻事实?
(三)分析鉴赏
3、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既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又兼顾历史的回顾。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段落,说说课文如何将这两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作者在介绍每一种仪式后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比如第3段的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4、那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是最后一次。还有第7段,7时45分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也只是一笔带过,但作者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
5、将背景材料引入现实场景不会冲淡新闻的新鲜度吗?
明确:中国的山水画讲究浓淡的对比,远景淡墨、近景浓墨,远景衬托近景。新闻中的现实场景就好比是近景,背景材料就好比是远景,背景材料的引入更能突出现实场景的意义。
这篇文章之所以出色就在于(幻灯显示)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四)合作探究
1、本篇报道,作者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同学们想一想,文中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明确:英国曾自封为“日不落帝国”,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2、那又该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呢?
明确:当年英国殖民统治者是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的,现在他们又坐“不列颠尼亚”回去了。这既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文中像这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找找看。
3、现在让我们纵观全文,该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意?
明确:永别了,一去不复返了,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三、课堂小结
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国从海上走了,永远地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也终告洗刷。请不要忘记香港的过去,也不要忘怀香港回归的喜悦。让我们为香港的未来欢呼,为我们中华民族明日的腾飞欢呼。
四、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收集香港回归祖国的新闻报道,与本文比较异同,以剪报形式交上来。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文.doc
- 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理.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 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短新闻两篇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
-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doc
最近下载
- 山东省泰安市2025届高三四模检测(泰安四模)英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深圳中学初中部七年级入学分班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GB50424-2015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麦地掌煤矿15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doc VIP
- 德隆煤矿90万吨初步设计.doc VIP
- 2025年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直肠癌手术编码.pptx VIP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pdf
- Unlock2 Unit4 第一篇听力讲解及答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