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澍作品得总结.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王澍作品得总结

王澍建筑设计作品分析 摘要:王澍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向当代建筑语言转化的建筑师,致力于将当代艺术、人文思考、建筑学、特别是建筑的营造问题铸为一体,反思人文价值的“建筑艺术”和致力于中国本土建筑学复兴的“历史建筑与造园学”作为若干线索,以批判的地域性视角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建筑语言探索及建筑创作实践,范围涉及公共建筑、大学校园、集合住宅、造园、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及当代艺术装置展览等。“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一、材料的应用 1.1砖瓦 1.1.1瓦园 “这几年,大量古旧建筑被拆除,出现大量砖瓦废料,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重点地回收旧料、循环利用。中国民间早就有对材料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建造传统。” 王澍和许江设计完成的《瓦园》,在一片建筑中,以花园的形态出现。他们在地面上用6万片旧青瓦搭出了屋顶,游览者要踏上竹桥走入瓦园中,就像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上。 (王澍 瓦园 杭州 2006) 1.1.2世博会宁波滕头馆 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砖瓦做成的建筑。为了表达他的生态理念,王澍用“瓦爿墙” (用青砖碎瓦甚至破碎的缸片垒加起来的墙壁 (王澍 宁波滕头馆 上海 2010) 1.1.3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 王澎对瓦片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2004年,王澍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期工程。为了发挥建筑材料的可再利用和经济实用性,他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象山校区的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王澍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 杭州 2004) 1.1.4 宁波博物馆 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爿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 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不少青砖上,还镌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脊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为了外墙的「装饰图案」。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旧瓦,整个博物馆的瓦爿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宁波博物馆在全国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 (王澍 宁波博物馆 宁波 2002-2005) 1.1.5宁波美术馆2004年建成的“宁波美术馆”建筑总面积约24000平方米不知道是否受了须弥座的启发,运用了高约一层的石基座,而入口从二层进入。建筑立面是明显的两段式构图。甬江的一侧则利用两个扁平长方形相互叠加从而体现出船的形象。建筑主体二层包含100扇高8米的衫木板门,装饰在100米长,6米宽的沿江长廊一侧,意图重建一种已经断裂的生活方式。 建筑的空间利用方面,设计者将建筑一层设计为开放展厅,可举办各种不限于艺术的展览,以支撑美术馆的日常运营。为此,设计者有意将室外的地砖一直延伸到展厅内部,寓意展厅的开放性。而二层以上则为纯艺术展览和创作空间。 材料利用方面,美术馆的基座采用宁波传统建筑中常用的青砖,基部采用特质的城砖砌成,与周边老外滩的砖砌建筑保持一致,又体现出美术馆建筑自身的特点。基座中嵌有洞窟,取材于敦煌,暗喻所在地轮船码头曾是宁波人乘船前往普陀山进香的始发地。上部则为钢木结构,喻示船与港口的材料。 将废弃的航运码头改造成大型当代美术馆,空间格局的保留保存了城市人的记忆,入口的青砖高台大院修补了破损的城市结构和肌理,穿越美术馆的城市街道则尊重城市的结构,大量的钢材与木材的交替使用凸现了这块城与港交错的场所性质。 (王澍 宁波美术馆 宁波 2002-2005) 1.1.6五散房 所采用的墙砖,有的完整有的残缺,有的厚有的薄,有的雕花有的没纹,有的平直有的带弧,都是从老房子中拆下来的回收利用砖,而且采用了最传统的夯土技术。 (王澍 五散房……这一切竟让你凝神无语。 (王澍 宁波美术馆 宁波 2002-2005) 如果说现代建筑主要还是一种“雕塑”的思维方式,那宁波美术馆偏重“空间”和“场所”的思考则明显地具有了“后现代”的意味。 二、风水 (王澍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苏州 2000)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北面靠山,南面临水,藏风聚气。而图书馆的设计,就像漂在水上,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有一部分建筑延伸到水中,整体线条流畅,外观是白色,和学院整体的建筑风格很匹配。 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