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试解.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逍遥游》试解

庄子《逍遥游》试解 一:什么是逍遥游?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有《庄子音义》,解篇名云: “逍遥游者,篇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郭象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这是以自得适性释庄子“逍遥”义。 成玄英《庄子序》云:“所言逍遥游者,古今解释不同。今泛举纮纲,略为三释。所言三者:第一,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故曰逍遥。第二,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遥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游,故曰逍遥。第三,穆夜云:逍遥者,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至德内充,无时不适;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这里提出了三种逍遥义。 我们看了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逍遥是逍遥,游是游,因为逍遥了才可以游,不逍遥不能游。借用佛家的观念,人生解脱了,才能够得游戏三昧,在人生的境界里面游戏。所以拿这个观 念讲,什么叫人生?我们可以作一个答案:痛苦累积叫人生。人生可以解脱痛苦,就一定得到逍遥自在。 主题:具见。 两个方向:物化 超人(在平凡中的) (南怀瑾) 逍遥游不是“形”游,而是“心”游;不是水中的游,也不是天上的游,而是“心”在人世间的“游”。心既在世间又离世间,这种非有非无、若即若离的境界就叫做“游”。它并不玄虚,心“游”在人世间,“泛若不系之舟”,飘荡在江湖中。 对于庄子来说,“逍遥游”既不是“鲲”在水中的游,也不是“鹏”在空中的游,而是“心”在世间的游,是精神的苦旅:神游!只有神游是游于“无穷”的逍遥游。“游”即化“形”归“虚”,是“心”对“形”的抗争。(《现代哲学》 李振纲 等《心灵苦旅中的生命放歌——解读《庄子·逍遥游》》 二:什么是小大之辩 小大之辩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汤之问棘 一:小大之辩 “小大之辩”其实也可说是“逍遥游”主体之辨——逍遥游主体是“大者”,而“小者”则不能说是逍遥游主体。 “小大之辩”从某种意义上又可说是局限性大小之辨。 三: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如何认识庄子文风和创作手法? 《庄子·天下》:“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在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无端可寻无边可见的文辞。 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庄子之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庄子自论其创作手法曰:“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又云“三言”之运用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庄子?寓言》)。 “寓言”为“寄寓之言” 。重言者,借重先哲时贤之言也,属于庄周寓言中的对话性叙事。卮言者,自然无心之言也,属于庄周寓言中的曼衍式叙事。 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 。 以寓言为广 “以寓言为广”是庄子散文经常采用的创作手法,庄子“著书十万余言,人物天地,皆空无事实”。在庄子看来,寓言故事比抽象的思辨具有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位有意识创作寓言的作家。 “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起飞之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何等雄奇壮阔的景象。 以重言为真 何谓“重言”?凡是重复——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至于这些前贤古人是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通常都是庄子为了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假借这些古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认为,自己的思想精深博大,在这“沉浊”之世,无法以庄重严正的文辞表达思想,只能以虚拟假托的“重言”出之。 《逍遥游》中的“重言”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虚构前人言行。大鹏雄飞的故事是虚构的,讲述故事的人物自然也是虚拟的。《逍遥游》借“齐谐”(一说为书名)之口,对大鹏形象极力渲染,点明其高飞原因:“去以六月息者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