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节 气候和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节 气候和环境

第三章 气候和环境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 第三节 公路路面的温度状况 第四节 公路路面温度场分析 第五节 公路路面的湿度状况 第六节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第一节 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路面结构的温度和湿度状况随周围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变化使路面材料的性质和状态发生相应的改变。 ★收缩是水泥混凝土混合料在硬化最初阶段产生的体积变化。在水泥水化阶段或水泥混凝土的冷却期,其温度与周围温度差异越大,收缩裂纹就越多。 ★路面材料和路基土的体积随路面体系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温度和湿度呈不均匀分布,不同深度处的体积变化是不同的,当这种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实现时,路面结构内便会产生附加应力,即温度和湿度应力。 ★材料的力学性质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将使路面结构设计时材料计算参数的选取复杂化。为此,在进行路面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时应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 ★影响路基水温状况的因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其浸湿路基的湿度在一年四季内按各地区的不同规律不断地变化。同时这种特点也反映到其强度上。 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区划 一 公路自然区划的缘由和原则 ⑴缘由 我国地幅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差别很大,各地自然因素的差异对建筑在大自然环境中的道路构造物产生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病害也是各不相同的,在路基路面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也各有所不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对公路设计与建筑影响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中国公路自然区划,以便在公路设计与建筑中应用,城市道路设计,原则上也可参照公路的自然区划。 ⑵原则 ①道路工程相似性原则 在同一区划内,在同样的自然因素下筑路具有相似性。例如,北方不利季节主要是春融时期,有翻浆病害;南方不利季节在雨季,有冲刷、水毁等病害。 ②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原则 地表气候是地带性差异与非地带性差异的综合结果。通常,地表气候随着当地维度而变,如北半球,北方寒冷,南方温暖,这称为地带性差异。初次之外,还与高程的变化有关,即沿垂直方向的变化,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与纬度相同的其他地区相比,气候更加寒冷,即称为非地带性差异。 ③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原则 自然气候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又有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例如冻害是水和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南方,只有水而没有寒冷气候的影响,不会有冻害,说明温度起着主要作用;西北干旱地区与东北潮湿区,同样都有负温度,但前者冻害轻与后者,说明水起主导作用。 二 公路自然区划的分级方法 ★一级区划 一级区划主要按大范围的气候、地理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度、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7个大区。 Ⅰ区-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Ⅳ区-东南湿热区 Ⅴ区-西南潮暖区 Ⅵ区-西北干旱区 Ⅶ区-青藏高原区 ★二级区划 以潮湿系数K为指标,综合考虑其他气候、地貌、土质、地下水和自然病害等多种因素,将全国划分为33个二级区和19个亚区。 潮湿系数K值为年降雨量R与年蒸发量Z之比,即: 潮湿系数K值按其大小分为6个等级: 过湿区 K>2.00 中湿区 2.00≥K>1.50 润湿区 1.50≥K>1.00 润干区 1.00≥K>0.50 中干区 0.50≥K>0.25 过干区 K<0.25 ★三级区划 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进一步具体化,按各区内气候、地貌、土质、水文等方面的差异,划分为更低一级的区划单位或类型单位。三级区划目前为列入全国区划图内,由各省市和自治区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自行划分。 第三节 公路路面的温度状况 一 温度变化规律 路表温度的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变化几乎完全同步。 由于部分太阳辐射热被路面所吸收,路面的温度较气温高,面层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同样随气温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但起伏的幅度则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也随深度的增加而越来越滞后出现。 下图分别显示了夏季晴天的情况下沥青类面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的日变化观测结果。路表温度的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变化几乎完全同步。 沥青面层温度日变化曲线 ★ 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日变化曲线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