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节 煤系地层与地质勘探合并版
第三章 煤系地层与地质勘探 第一节 煤、煤系、煤系地层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井田储量 第三节 矿井水文地质 第一节 煤、煤系、煤系地层 一、煤的形成 二、煤的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质 三、煤的工业分类 四、含煤岩系(煤系) 一、煤的形成 (一)成煤植物 低等植物 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丝状和叶片状植物 特点: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构造比较简单; 多数生活在水中,如菌类和藻类 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我国俗称“石煤” 高等植物 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构造比较复杂; 多陆生. (苔藓、厥类、棵子、被子植物) 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 (二)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经过了漫长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 泥炭与植物相比,在化学组成上的变化 褐煤、烟煤、无烟煤的特性 褐煤因呈褐色而得名.光泽很弱,埋藏浅 。 褐煤转变为烟煤突出变化 腐植酸全部消失; 碳含量增加; 光泽增强; 出现了粘结性。 烟煤因燃烧时冒烟而得名;—般为黑色、光泽较强,密度较大,用途广。 无烟煤因燃烧无烟而得名;钢灰色,极强的似金属光泽,硬度较大。 烟煤的类型(按变质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六个阶段 ) 长焰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阶段。 用途最广:化工、炼焦、动力、民用均可。 (三)成煤的必要条件 1 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煤层需具备四个条件 气候条件 温暖潮湿; 植物条件 大量植物的生长与死亡; 自然地理条件 大面积沼泽化的地理条件; 地壳运动条件 有适合的地壳运动和缓慢下降条件。 2 我国的三大成煤期 在漫长的45亿年的地史上,我国有三大成煤期,形成许多大煤田 石炭——二叠纪(厥类植物) 三叠——侏罗纪(裸子植物) 第三纪(被子植物) 二、煤的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质 (一)煤的元素组成 (二)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指标) (三)煤的工艺性质 (一)煤的元素组成 有机质 是煤的主体,是煤炭加工利用的对象。 主要由C、H、() (95%) N、S、P(有害)六种元家组成。 煤中还存在许多种稀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 无机质 包括矿物质及水分。煤中常见的矿物质主要包括 粘土矿物 方解石(CaCO3) 黄铁矿(FeS2) 石英(SiO2) (二)煤的工业分析 又称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它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以下四个项目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计算固定碳(焦渣) 1 水分(W) 是非可燃成分,其含量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变少。 按其结合状态分两大类 化合水(又称结晶水)是与煤中矿物成分呈化合形态的水; 游离水是煤的内部毛细管吸附成表面附着的水。 外在水分:是附着煤的表面和被煤的表面大毛细管吸附的水; 在空气中干燥时很容易蒸发; 内在水分:是煤的内部小毛细管所吸附的水; 在常温下不能失去,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失去。 全水分: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之和称为全水分用WQY表示。 煤中的水分是一种有害物质: 水分多,加速煤的风化、破碎; 增加运输负荷量; 降低发热量; 影响作为化工产品时的质量。 2 灰分(A) 概念: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的灰渣,又称灰分产率。 即煤中所有可燃物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固体残留物。 灰分存在的形式 内在灰分 存在于成煤原始物质中的无机物,及由河水带入沼泽中与植物一起沉积的无机矿物质的总和。 特点:洗选过程中难以选掉; 外在灰分 在采煤、运煤过程中,混入的顶底板岩块, 特点:可洗选除掉。 灰分的利弊 灰分越高,煤的质量越差; 灰分降低发热量; 增加运输成本; 增多出渣量,降低焦炭质量; 煤灰渣也可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利用: 将煤灰用作部分建材的原料; 往煤的液态渣里喷入磷矿石,制成复合磷肥; 可煤灰中提取聚合铝、氯化铝及其它稀有元素等。 3 挥发分(V) 概念: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将煤在900℃温度下加热7min时。煤中有机质和部分矿物质发生热分解,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又叫“挥发分产率”。 主要成分: 氢、氧、氮、 甲烷、乙烷、乙炔、 一氧化炭、二氧化碳、硫化物等。 影响因素: 含量与成煤原始物质、成煤环境、煤的变质程度密切相关。 作用:挥发分是目前我国煤炭分类的第一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章节 材料与设备.ppt
- 第三章节 平面与平面系统.ppt
- 第三章节 杆塔基础施工7~11.ppt
- 第三章节 建筑砂浆.ppt
- 第三章节 基础定额.ppt
- 第三章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ppt
- 第三章节 物流形式.ppt
- 第三章节 水体旅游景观.ppt
- 第三章节 构件正截面受弯性能.ppt
- 第三章节 照明工程课件.ppt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