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兵车行备课
兵车行备课
●备资料
一、补充注释及解说
1关于乐府的创作。《杜诗详注》引蔡宽夫曰:“齐梁以,人喜为乐府词,往往失其命题本意。《乌生八九子》但咏乌,《雉朝飞》但咏雉,《鸡鸣高树颠》但咏鸡,大抵类此。甚有并其题而失之者,如《相府》讹为《想夫怜》,《杨婆儿》讹为《杨叛儿》之类是也。虽李太白亦不免此。惟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
2关于唐代边防情况
唐代的边防,重点在西、北地区,由九位节度使负责:以安西、北庭节度使专对天南、北两路诸国;以河西节度使兼对西、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吐蕃);以朔方、河东节度使专对突厥;以范阳、平卢节度使专对东北诸国(主要是奚、契丹);以陇古、剑南节度使专对吐蕃(详见范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
3“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旧唐书》载:开元十五年(727)十二月,为防备吐蕃进攻,朝廷下令陇古道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及诸军团兵四万人,又征关中兵万人,集于临(治所在今甘肃岷县);朔方兵万人,集于会州(治所在会宁,今甘肃靖远),防河。因为当时吐蕃侵扰河右,故曰“防河”。至于哥舒翰在青海营田,系天宝八载(749)事。二事相隔22年。“行人”自称“十五北防河”,则营田时当37岁,言“四十”,取整数也。
4武皇:杜甫以汉武帝指代唐玄宗,不止这一处。《秋兴》第七首:“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此中“武帝”也指唐玄宗。
点行: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者,先取多丁。
营田:唐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有警,则以兵,若夫千人助收。
二、杜甫的诗歌
杜甫早期作品留存数量很少。这些诗篇和时代的风气相一致,充满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而同杜甫自己后的作品有明显区别。如《房兵曹胡马》以“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写马,《画鹰》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写鹰,都有不可一世之概。《望岳》诗起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气势宏大;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富于展望,令人感觉到诗人雄心勃勃的精神状态。随着杜甫渐渐深入到苦难的现实,他的诗也变得沉重起。但早期诗歌那种气势壮阔的特点,仍然保留着。
《兵车行》的创作标志着杜甫诗歌的转变。由此形成并基本上贯穿了杜甫此后一生诗歌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有四点:严肃的写实精神;在忠诚于唐王朝和君主的前提下,对统治集团中的腐朽现象给予严厉的批判;对民生疾苦的深厚同情;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念。
《兵车行》的开头是一幅悲惨的图景:“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接着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诗中继续写到战争导致国内生产力的衰减:“君不闻汉家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最后借想像为那些无辜的死者发出悲愤的哭喊:“君不见青海头,古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在唐诗中,如此严肃地正视现实、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的作品,以前还没有过。而在稍后写成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杜诗的批判精神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诗中既写到自己忠于王朝和君主的不可改移的天性——“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同时又对正在骊行宫中肆意挥霍享乐的玄宗君臣提出责难:“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在这里,杜甫的笔已经触及统治者与人民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根本性对立。
在杜甫的思想中,合理的政治应当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君主应当爱护人民,使之安居乐业,而人民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忠诚和拥戴君主。然而事实上这仅是一种空想。他作为一个诚实的诗人严肃地面对现实时,不能不为此感到困苦。杜诗的名篇“三吏”“三别”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诗作于乾元二年杜甫从华州去洛阳时。此前不久,唐军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遭到大败,形势危急,唐军为了守住洛阳、潼关一线,在民间拼命抓丁,连未成年人和老人都不能幸免。杜甫以叙事诗的形式描述了他亲眼所见的悲惨情形。
从这些典型的忧国忧民之作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杜甫。
首先需要指出:“忧国”和“忧民”并不是很容易统一起的事情。因为杜甫所忧念的“国”同李氏王朝的“皇纲”之存亡密不可分,这“国”首先是包括杜甫在内的统治阶级的国,统治阶级的成员依其地位高下从这个“国”中得到不等的利益;至于“民”尤其是贫困的劳动人民,即使他们的利益同这个王朝的存亡有一定关联,他们也主要是牺牲者而不是得利者。而安史之乱就其根本的性质说,是一场企图改朝换代的军事叛乱。虽然安史集团的头领以汉化的胡族人为主,但民族矛盾的一面也不是主要的。可以说,普通民众是被争夺最高权力的两大集团推进了血火之中。那么杜甫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先看他的《新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TS 133-2013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docx VIP
- 工程设计方案科学合理(3篇).docx
- 电子元器件选型要求规范实用经典要点.docx
-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培训PPT课件.ppt
- 医疗器械独立软件(符合ISO 13485、MDR、FDA 21 CFR Part 820)软件配置控制程序2025年.docx
- sg500mx sg630mx sgxxhv光伏并网逆变器通信协议.pdf
- 湖北省荆门市2022年中考[生物]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pdf VIP
- 国际贸易公司办公室主任职责.docx VIP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01(九省新高考新结构卷)及答案.docx VIP
- 码垛机机械手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学毕设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