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对策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中存在问题.docVIP

法律知识对策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中存在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 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 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 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邓侠   在当今经济转型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日趋激烈,法院也迎来了诉讼爆炸的时代。司法正义是维护公民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纠纷解决不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团结。由于调解具有“案结事了、彻底解决纠纷”的特点,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然而,虽然各个法院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调解,但调解履步维艰的局面一直未曾根本性改变。   综观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自2006年自2008年7月的调解结案情况,我们发现:2006年,我院审结民商事案件一审190起,调解撤诉50起,调解率为26.3%;其中,知识产权案件9起,调解撤诉7起,调解率为77.8%;二审505起,调解撤诉118起,调解率为23.4%;2007年,我院审结民商事案件一审242起,调解撤诉64起,调解率为26.4%;其中,知识产权案件25起,调解撤诉8起,调解率为32%;二审645起,调解撤诉113起,调解率17.5%;2008年1-7月,我院审结民商事案件一审58起,调解撤诉27起,调解率为46.6%;其中,知识产权案件7起,调解撤诉3起,调解率为42.9%;二审441起,调解撤诉112起,调解率为25.4%。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我院民商事案件整体调解率不高,二审案件调解率低于一审案件,婚姻家庭继承类纠纷案件易于调解,且调解率较高,而像公司纠纷类、保险纠纷类、知识产权类等经济纠纷案件,调解难度较大。   制约我院民商事案件调解结案的瓶颈究竟是什么,本文试图结合司法实践来探讨当前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所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   (一) 轻视调解与过分调解并存   调解自愿合法原则是最基本的民事诉讼调解原则,但在实践中,违背该原则的情形时有发生,当前常见的有轻视调解与过分调解并存。   诉讼调解不仅需要法官具有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权威、熟谙道德情理。而近年来,随着大量受过法学教育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法院,法官队伍尤其是一线审判力量不断专业化、年轻化。这些法官往往对法律的规则及程序有着清楚的学理认识,更关注法律的技术性,而且受现代西方司法理念的影响,追求较为理想化的司法程序和司法过程,因此,他们一方面对调解持怀疑态度,认为判决更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而调解就是“和稀泥”,弱化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调解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限于年龄、知识结构、经历和工作经验的不足,他们缺乏调解的经验和技巧。再加上审限的压力,一些法官不愿花时间在耐心细致的调解上,因此调解率一直难以提高。   另外,在目前法院大力推行案件质量考核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背景下,一些法官对有些事实认定困难或法律适用复杂,自己难以把握的案件,就采取软磨硬泡的办法,力促当事人调解。而我们知道,调解要求当事人让步息讼,这种过分调解的方式必然损害当事人的权益。又加上目前调解申诉程序的难以启动,因此就出现当事人反悔拒绝签收调解书和调解后四处申诉上访的情况,此与案结事了的调解目的严重不符。而且,目前法院将调解结案率作为法官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加上调解结案的,检察机关不能抗诉等,因此有些法官出于功利主义考虑,采取“以判压调”、“久调不决”等方式促使当事人调解结案,严重影响了当事人实体权利的保护。在实践中,直接剥夺当事人意思自治权的情形并不多见,但以模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方式间接剥夺当事人意思自治权的情形却时有发生。在这种“模糊调解”情景中,由于当事人对于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以及是否放弃了权利、放弃了什么权利并不清楚,当事人事后反悔调解更加“理直气壮”,对司法者的信任度更低,由此诱发的二次争讼或涉诉信访更难处理,从而将导致对司法资源的更大耗费。   (二) “事清责明”原则限制了调解功能的发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事清责明原则是指法院在给当事人双方居中调解案件时,促成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必须建立在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事清责明原则本质上应该是对判决的要求。调解和判决虽都是解决纠纷的方式,但调解本身具有“案结事了、彻底解决纠纷”的特点而一直备受我国广大群众接受,其与判决具有的“实现权利保障、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是不同的。要求在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调解,不仅容易造成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而且缺乏实际操作性,因为实践中好多纠纷是无法或难以查明案情的,而当事人双方又同意调解。该原则既违反了当事人可以合法自主处分自己民事权利的原则,限制了调解协议的空间,同时也不利于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且是阻碍调解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恶

文档评论(0)

ipad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