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医咽喉科学
《中医⽿⿐咽喉科学》
全国中医药⾏业⾼等教育“⼗⼆五”规划教材
全国⾼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九版)
主编 雄⼤经 刘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8 ⽉第 3 版
总论
第⼀章 绪论
⼀、中医⽿⿐咽喉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中医⽿⿐咽喉科学是运⽤中医基本理论和中医思维⽅法研究⼈体⽿、
⿐、咽、喉、⼜齿的⽣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门临床学科。
特点: 它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
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法 ,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辨证相结合、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中医⽿⿐喉科学发展简史
• 中医⽿⿐喉科是⼀门古⽼⽽新兴的学科。
早在夏商时代的甲⾻⽂⼘辞中已有⽿⿐咽喉⼜齿疾病的记载。
但是现代概念的中医⽿⿐喉科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真正成为⼀门独⽴的临床学
科,其成⽴的标志是 1980 年出版的中国全国⾼等中医院校试⽤教材 《中医⽿⿐
喉科学》。
• 为中医⽿⿐咽喉科学奠定理论基础的古籍是 《黄帝内经》。
• 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扁鹊过洛阳,闻周⼈爱⽼⼈,即为⽿、
⽬、痹医”,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
• ⾸次记载⿐息⾁摘除⽅法:明代陈实功的 《外科正宗》载有⿐息⾁摘除⽅法:
“取⿐痔秘法:先茴⾹草散连吹⼆次,次⽤铜箸⼆根,箸头钻⼀⼩孔,⽤丝线穿
孔内,⼆箸相离五分许,以⼆箸头直⼊⿐痔根上,将箸线绞紧,向下⼀拔,其
痔⾃然拔落,置⽔中观其⼤⼩。预⽤胎发烧灰同象⽛末等分吹⿐内,其⾎⾃
⽌。戒⼜不发。”
• ⽬前采⽤的⿐息⾁⼿术⽅法实际上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第⼆章 ⽿⿐咽喉⼜齿的⽣理功能及特点
⽿、⿐、咽、喉、⼜齿是⼈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位于⼈体上部之头颈,是
清阳流⾏交汇之所,皆为清窍,功能不同,以通为⽤,各有所司。
第⼀节 ⽿的⽣理功能及特点
• ⽿位于头⾯两侧,⽿为肾之窍 ,肾之官,为肾所主。⽿是经脉聚会之所。“⽿
者,宗脉之所聚也。”
⼀、司听觉,闻五⾳
⼆、主平衡,辨体位
第⼆节 ⿐的⽣理功能及特点
• ⿐居⾯中,为肺之窍,后通颃颡,下连咽喉,接⽓道,通于肺,属肺之系。
⼀、司呼吸,通天⽓
1
⼆、主嗅觉,辨五⽓
三、司清化,御邪毒
四、通肺⽓,助发⾳
第三节 咽喉的⽣理功能及特点
• 咽喉,即咽与喉的总称。喉在前,上通于⿐,与⽓道相续,通于肺脏,故为肺
之系;咽在后,上通于⼜,与⾷道相系,直贯胃腑,故为胃之系。
⼀、司吞咽,⾏⽔⾕
⼆、司开阖,⾏呼吸
三、发声⾳,和共鸣
四、御邪毒,护⽓道
第四节 ⼜齿唇⾆的⽣理功能及特点
• ⼜齿唇⾆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物,磨⾕物
⼆、泌津液,助消化
三、辨五⾳,助语⾳
四、构⽀架,靓⾯容
第三章 ⽿⿐咽喉科⼜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体是⼀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咽喉⼜齿是整体的⼀部分,通过
经络与脏腑相属。⽿⿐咽喉⼜齿作为官窍,与脏腑在⽣理⽅⾯相互配合、相互
依赖,⽣理功能的正常⾸先依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官窍与脏腑在病理上相互
影响,⽽脏腑对⽿⿐咽喉⼜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