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的青春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经过: 1.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在北京集会。 2.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生罢课,各地学生响应。 3.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工人响应。 运动中心:北京→上海 运动主力:青年学生→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和约”签字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是领袖。 波及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 * * ——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4化工 郑前程 曹玉柱 2014年12月1日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历史意义 1915新文化运动 政治新闻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 1915新文化运动 9月15日,上海出现了一本杂志《青年杂志》,其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敬告青年》,言辞相当尖锐。 热点关注 1915新文化运动 主编陈独秀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敬告青年》:陈独秀先生提出现在只有“德先生” ( Democracy )和“赛先生 ” ( Science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1915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 赛先生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 (1915-1917)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一场猛烈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活动基地 文化阵地 主要人物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1915新文化运动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Desktop\史纲PPT\陈独秀.doc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一、“全盘反传统” 二、新传统主义 三、中西融合:一个理论难题 四、中国本位与东西互补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国际——1.列强加紧侵略,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2.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人民解放之路 国内——1.北洋政府腐败,阶级矛盾加深2.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队伍壮大3.新文化运动推动人民思想解放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在内忧外患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唤醒了一批批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新路。 当国家主权丧失时,他们挺身而出,临危不惧,不屈不挠,是属于青春的满腔热血,是属于青春的慷慨激昂。 年轻的生命,注定是奔腾的江河,勇往直前,奔流不息;年轻的生命,注定要去折腾。年轻的生命,像纽约般写实,就应该去折腾,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得精彩,丰满,不辜负只有一次的生命。 年轻的生活点滴构成一本青春纪念册,是折腾不动的回忆。趁年轻,趁当下,多陪陪亲人,多看看朋友,珍惜能在一起的时间,多去制造回忆,请珍惜上场的机会,未知的远方若是吸引你,那就去折腾吧。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青春,我们为自己代言。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