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整理】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是否可诉(司法应用文摘).doc

【2017年整理】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是否可诉(司法应用文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是否可诉(司法应用文摘)

行政机关举报答复行为的性质 ? 作者|余韬(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原载|《人民司法(应用)》2016年第1期 ? ??? ??  ? ? ?? 【注释】 ??? [1]赖彩明、赖德亮:“加强公民举报权的制度保障”,载《法学》2006年第7期。   [2]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119页。   [3]刘媛媛、余韬:“寄信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司法审查”,载《人民司法》2011年第8期。   [4]沈福俊:“论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认识及其发展”,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5]张宝华:“行政诉讼法上的法律上利害关系”,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6]张旭勇:“‘法律上利害关系’新表述——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生成模式探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7]方世荣:《论具体行政行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8]斯金锦:“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法律上利害关系’要件研究”,载《公法研究》2005年第2期。   [9]王文燕、章浩:“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审查视角和裁判规则”,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6期。   [10]徐日丹、贾阳:“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载2015年7月3日《检察日报》。   [11]周佑勇:“论行政不作为”,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   [12]黄小波:“试论举报答复行为的行政法属性”,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3]【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页。   [14]张旭勇:“‘法律上利害关系’新表述——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生成模式探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