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11月2号).pptVIP

文化传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11月2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传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11月2号)

文化传统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一)传统文化: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幽默开讲中国传统文化》) (二)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比喻为道和器的关系。 二、中国文化传统及影响 (一)突出关注人伦事务 (一)突出关注人伦事务 伦: 甲骨文,会意字,人际关系有次序,有条理。(《汉字源流字典 》) “族大费广,生事未成,伦理颇亦劳心。” (欧阳修《与薛少卿书》) 1、基本表现-----高度重视社会关系的处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妻顺,长惠幼顺,朋友有信。” 2、影响 (1)积极影响-------有助于营造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 (2)消极影响 其一、过分注重关系,耗费我国人民大量精力、财力,影响生活质量。 《论语》中记载,孔子上朝的时候,君主没到来之前与下大夫说话,“侃侃如也”(温和而快乐);与上大夫说话,“阖阖如也”(正直而恭敬的样子);君主来了之后,“跛躇如也,舆舆如也”(恭敬而心中不安,而又行步安详有礼貌)(《论语·乡党》)。 一位德国人图示的中西人际关系 其三、过分强调人伦事务,排斥对自然知识的探索,影响我国科学的发展。 在关注自然与人伦日用的选择上,重人文轻理工,慎修身斥技艺,“君子不器”几乎成为传统,科学技术在长期的历史时期里被迫处在被排斥或是社会的底层位置。 “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曰切磋而不舍也。”(《荀子·天论》) 把对科学的探索视为邪辟之说,看作是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并进而主张弃而不治。 (二)片面强调的集体主义倾向 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职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 基本内容: 其一、嫡长子继承制。 其二、封邦建国制。 其三、宗庙祭祀制。 1、成因 社会组织主要在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间的宗法原则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最深层。 在一个宗族内,每一个人都不被看做独立的个体,而起码要和上下两代人(父、子)发生关系,个人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 2、影响 (1)积极影响 其一、家庭观念浓厚,有利于家庭建设。 其二、培养了热爱集体、国家,乐于奉献的国民。 其三、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造就了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使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精忠报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消极影响 其一、片面强调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权利和自由。 一位德国人图示的中西方的“自我” 一位德国人图示的中西领导的区别 其三、从上、唯上成为传统,影响我国民主建设。 鲁迅:中国的道德就是奴隶道德。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其四、宿命论影响深刻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实例: 妇人被丈夫打-----命苦;孩子夭折----天意;娶了媳妇不孝顺----报应! 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三)强化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异常重视“德”,在此角度上,如把西方文化视为“智性文化”,中国文化则可以成为“德性文化”。 黑格尔(Hegel 1770—1831)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1、具体表现 其一、伦理道德受到特别的重视和提倡,被看做调和人际关系的准绳和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 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