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辅导 课外阅读辅导
文言虚词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 年 级:九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 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 C-作文专题讲解 T-作文专题训练 星 级 ★★★ ★★★ ★★★ 教学目的 文言虚词练习 阅读指导1 2 作文专题指导 授课日期及时段
( 谈天说地 )(分钟)
事实大副在船上非常想家,便借酒浇愁,一生第一次醉倒了。不讲情面的船长在那一天的航海日志上写道:“大副今天喝醉了。”第二天,大副酒醒了,看到船长写的航海日志后提出强烈抗议,说这个记录假如不加解释,将断送他的前程,因为这会使人觉得他常常酗酒,而事实上他以前从没醉过。但是,船长不为所动,坚持航海日志记录的都是事实,所以不能更改。第二个星期轮到大副记航海日志了,在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他写了这样一句话:“船长今天没有喝醉。”你知道这个故事的意思吗? ( 相关链接)(分钟)
一、文言虚词练习“之”用法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汝识之乎? 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答案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三、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文言虚词练习“而”的用法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 图穷而匕见 4、 余闻而愈悲
5、 庄宗受而藏之 6、 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