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口炎 中医学院 符彬 定义 指口腔黏膜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 婴幼儿多见 病毒、细菌、真菌感染 鹅口疮、疱疹性口炎 目的要求 了解鹅口疮的概念及鉴别诊断 熟悉鹅口疮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西医病理机制 掌握鹅口疮诊断要点,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以局部治疗为主) 定义 患儿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的一种口腔疾病。 “雪口” 发病情况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儿。 病因病机 病因:感染白色念珠菌 病因病机 新生儿可在出生时产道感染,或被污染的乳具感染而致病 婴儿常因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等因素,致消化道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繁殖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白膜 边界清楚,不易擦去 周边无炎症反应 剥离则充血、潮红粗糙。 实验室检查 取口腔白色片状物少许放在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如怀疑合并全身性霉菌感染,可做尿、便、血培养以分离出白色念珠菌。 诊断要点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取白屑涂片镜检可见白色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 鉴别诊断 口炎:口颊、舌上散在或满布黄白色溃疡点,疼痛流涎。 滞留奶块:口腔滞留奶块,其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 白喉:为传染病,白喉假膜起于扁桃体,蔓延于咽鼻腔处其色灰白不易擦去。 历史沿革 《诸病源候论·鹅口候》中已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说:“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疮。此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故也。”明确指出了鹅口疮之名、病因、发病机理。 中医病因病机 实证 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为主 保持局部碱性环境 西医治疗 2%碳酸氢钠溶液,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10~20万U/ml制菌霉素鱼肝油混悬溶液,Bid或Tid 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辩证要点 辩轻重 轻证—除口腔舌上出现白屑外,并无其它症状。 重证—白屑可蔓延至鼻腔、咽喉、食道,甚至白屑叠叠,壅塞气道,妨碍吮乳,啼哭不止。 辩证要点 辩虚实 实证—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烦躁多啼,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者,属心脾积热。 虚证—病程长,口腔白屑散在周围不红,形瘦颧红,手足心热,舌光红少苔者,多属虚火上浮 辩证论治 心脾积热 证候:主证(口腔舌上白屑堆积,周围红较甚)+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吮乳啼哭等实热之证脉(指纹紫滞) 治法:清心泻脾 解毒泻火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 辩证论治 虚火上炎 证候:主证(口腔舌上白屑稀散,周围红晕不著)+阴虚之证(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举例: 病史:莫某,女,出生7天。出现口腔、舌上满布白屑3天。伴面赤唇红,烦燥啼哭,不能吮乳,喝水,大便结,尿黄赤,指纹紫滞。妈妈焦急曾看医打针治疗无效,后给一个民间草医用了三种草药捣烂后,用沙布包好,拿绳系在脖子上,1~2天就全愈了。 诊断? 用什么药? 其他治疗 珍珠蛇草汤:白花蛇舌草、珍珠草、丁葵草各10克,捣烂纱布包,挂脖子上(主要用于早期)。 定义 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证。 “燕口疮”、“口糜”、“口疳” 发病情况 传染性强 无明显季节性 多见于1~3岁小儿 病因病机 病因: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达38℃~40℃ 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粘膜等各部位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壁薄面透明,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临床表现 伴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 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诊断要点 齿龈、唇内、舌、颊粘膜发生溃烂,溃烂点一个或多个神志满口糜烂,流涎、疼痛。 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季,骤起发热及咽痛,初起咽部充血,并有灰白色疱疹,四周有红晕,2~3天后红晕扩大,疱疹破溃成黄色溃疡,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 西医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禁用刺激性药物 局部涂2.5%金霉素鱼肝油 症状严重者给予全身支持疗法.使并细菌感受可用抗生素治疗 中医病因病机 实证 辩证要点 辩虚实 实证—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疡疼痛较甚,或伴有发热者。 虚证—起病缓,病程长,或病情反复,迁延日久,口腔溃疡疼痛较轻者。 辩证要点 辩脏腑 脾胃—口腔溃疡见于口颊部、上颚、齿龈、口角等处。 虚证—见于舌面、舌边、舌尖等处。 辩证论治 风热乘脾 证候:主证(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