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
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
宋长琨
引言
徽州以文化鼎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徽为朱子阕里,彬彬多文学之士。 “人文郁起,为海内望,郁郁乎盛矣。因之,徽州有“东南邹鲁徽州,在宋代是新安理学的发源地,在清代是徽州朴学的故乡,正是这两门学问,引导了宋、清两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意识,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进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精英,进士群体是这两种思想潮流的领军人物。宋代新安理学的奠基者朱熹(绍兴十八年)、程大昌(绍兴二十一年)、王炎(乾道五年)等和清代徽州朴学的代表人戴震(乾隆四十年)、金榜(乾隆三十七年345种,1985卷。这个数字远非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全部。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周晓光先生所依据的主要是徽州府志的相关记载,这些文献显然不够全面,许多记述因此被遗漏了。其中比较明显的疏漏是,有些《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的书籍,竟然没有计入其中。如程敏政的著作,在《总目》中有的《宋纪受终考》三卷、《道一编》六卷、《唐氏三先生集》二十八卷及附录三卷、《咏史集解》七卷,就没有被周先生列入其中。记载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文献多而繁杂,要统计徽州进士著述的可考数据,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的爬梳。二是有些寄籍外地的徽州进士,他们的著述被遗漏了。明代徽州进士,有大量寄籍外地的情况,这样的进士共有百余人,他们的著述往往被各种统计所忽略或遗漏。比如桐城进士方大镇、何如申、何如宠等,在徽州史志中,他们被视为寄籍外地的徽州进士,但相关徽州史志却没有他们著作的记载。如果把他们算作徽州人,那么他们的著作自然也应计入徽州进士著述中。基于以上原因,周先生所列的明代徽州进士著述,就大大地低于实际的数字。
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统计结果,笔者首先确立了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首先要确立哪些人是明代徽州进士。笔者依据各种历史文献,对徽州进士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得出明代徽州本籍和寄籍进士共454人,并将这454人的著述作为本文的统计范围。
第二,遍查各种文献,尽量全面统计。除了各朝各代的徽州府志及各县的县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江南通志》、《安徽通志》、《新安名族志》等集中反映徽州进士著述的文献外,笔者还通过其它文献发现徽州进士著述的线索。比如方弘静的著作,在上述文献记载中,只有《千一录》、《素园存稿》、《千一疏经说》三种,而《神宗实录》的方弘静传中,则还有《四礼议》、《复古编》和《均输议》三种,这样,方弘静的著作就不只是三种,而是六种了。对于百余名寄籍外地进士的著述,笔者在查找徽州相关史志的同时,还查找了其寄籍地的相关史志。
第三,对重复的记载予以剔除。比如方扬的文集,在各种文献中名称各有不同,有《方初庵文集》、《初庵先生文集》、《方初庵集》等各种名目,其实为一种文献。类似的情况很多,凡能够确定为同一著作的,均按一种对待。
第四,徽州进士著述中,分成各种类型,有文集、专著,也有编纂、合作的情况,均一视同仁,按照本人著作来处理,对于整理他人著作或主持某项著述工程,也视为本人的著述。如:徽州进士范涞之兄范泓的《典籍遍览》入选了《四库全书》存目,该书的整理者是范涞,所以亦同时被视为范涞的著作;徽州进士张仕镐任广信知府时主持编纂的《嘉靖广信府志》、程嗣功任应天府尹时主持编纂的《万历应天府志》,虽《四库全书》存目中均未录他们的名姓,亦视为他们的著述。依次类推。
第五,厘定著作部数。《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中,经常有将一个作者的多部著作合而为一的情况,如: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方大镇的《荷新韵》二卷与《荷新义》八卷统称“《荷新义》八卷”,汪循的《仁峰文集》二十四卷和《仁峰外集》一卷统称“《仁峰文集》二十四卷外一卷”;当代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将吴士奇的《绿滋馆稿》九卷与《考信编》二卷和《征信编》五卷合为一种(其实《四库全书总目》中只有《绿滋馆稿》九卷,而无其它两部著作)。类似的情况,笔者均按照著作人编次的种类一一析分。
第六,准确厘定各著作的卷数。笔者在统计各著作的卷数时,在技术上作了以下处置:
1、凡不分著作卷数或卷数未详的,均以1卷计。如毕懋康的《军器图说》不分卷,则按1卷来算。
2、有的作品称若干篇或集,这种情况每篇(集)以1卷计。
3、有些著作在不同记载中,其卷数有所不同,以卷数多者计。比如许国的《许文穆公集》,徽州府志的记载为二十卷,而收录《四库禁毁丛刊》的是六卷,以20卷计。
4、对于各著作中,非作者本人所撰著的附录等内容,比如,程敏政的《唐氏三先生集》,共二十八卷,有附录三卷非敏政本人所著,统计时也计入其中,为31卷。
5、对于疏注或整理的著作,如果不明确卷数,按原著作的卷数进行统计。
笔者根据上述原则和技术,经考证、统计,明代徽州的454名进士的著述见诸各种文献者,共有518种,2484卷,人均1.14部5.47卷。454名徽州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