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解读
英国人和生物圈委员会的城市论坛1992年作过一项关于人均绿地需求的研究,认为人均绿地面积至少10 m2/人。 现在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m2/人的城市较少,因此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采用第三条中的后两类标准,到2010年应不少于7m2/人。因此2030年的标准肯定要大于7m2/人。另外2007年制定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12m2/人应该是今后城市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因此以10m2/人作为人均绿地和广场控制的低限是比较恰当的。 为了避免大广场的建设,同时为了维护好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定人均公园绿地指标不应小于8m2/人,该值在上版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1 m2/人,原因在于规划期限不同,上版国标的规划期限为2020年,本版国标的规划期限为2030年。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对城市各项用地资料统计表明,居住、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业、城市交通以及绿地与广场五大类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几大类主要用地比例合适,就可以基本保证城市有一个正常发展的合理用地结构。因此,本标准对上述五大类用地的比例作出规定。 各大类用地结构比例的确定,除根据人均用地等因素进行测算外,还参考了344个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五大类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的统计资料,并考虑到发展因素,综合分析加以适当调整确定的。 分类详解 新增“安全设施用地”中类,以突显对于公共安全的重视。其中包括原“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中的“消防设施用地”与“防洪设施用地”。 分类详解 原国标中类“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内涵调整至“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中。 绿地与广场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在原国标分类“绿地”大类的基础上增加“广场”的内涵,剥离“生产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与“广场用地”三个中类。 绿地与广场用地 分类详解 “公园绿地”的界定仍采用原国标“公共绿地”的界定标准,但是其中的水域和供游览休憩、起到公园作用的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类外的其他风景名胜区则在城乡用地分类中分别归到“非建设用地”的“水域”、“农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中。 为了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相统一,调整名称“公共绿地”为“公园绿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分类详解 绿地与广场用地 分类详解 “广场用地”单指城市公共活动的广场,而交通用途的广场应归为“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第一部分 用地分类 第二部分 用地标准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分类详解 据对2000-2008年全国343个城市的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众多变量中,以行政等级、日照间距以及城市人口规模最为突出。 与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中,日照间距的P值为0.000,呈现显著性相关性;人口规模的P值为0.014,呈现显著性相关性;行政等级的P值为0.350,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其中,由于行政等级存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中,引入日照间距、人口规模两个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剔除行政等级要素。 另外,参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中对气候分区的划分,全国七个气候分区可被划分为三组,分别对应不同建筑日照间距标准。因此,在建立回归分析方程时,按照三组不同气候分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对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日照间距、人口规模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出不同气候分区组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基准值预测模型如下: 公式3.3.2-1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基准值=76.793+24.623×日照间距-0.065×人口规模(气候分区为Ⅰ、Ⅱ、Ⅵ、Ⅶ区) 公式3.3.2-2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基准值=79.547+18.631×日照间距-0.052×人口规模(气候分区为Ⅲ、Ⅴ区) 公式3.3.2-3a: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基准值=82.941+15.384×日照间距+0.095×人口规模(气候分区为Ⅳ区) 分类详解 气候分区 人口规模 Ⅰ、Ⅱ、Ⅵ、Ⅶ区 Ⅲ、Ⅴ区 Ⅳ区 ≤20.0万人 >112.40 >99.72 <98.5179 20.1 ~ 100.0万人 107.20 ~ 112.39 95.56 ~ 99.72 98.5179 ~ 106.12 >100.0万人 <107.19 <95.56 >106.12 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可解释343个样本中的36.25%变化(与现状值相差10以内)。回归结果如下表。 将表中数据进行整数化处理,得到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表,即表3.3.2。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