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超导微观机制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导微观机制 经典理论对超导电性产生的原因无法解释。在量子论建立不久,F.伦敦就指出,超导环内的磁通是量子化的。因此,超导电性是宏观世界的量子现象。1962年,实验证实磁通是量子化的。 同位素效应 所谓同位素效应是指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依赖于同位素质量的现象。1950年英国H.弗罗利希指出,金属中电子通过交换声子(点阵振动)可以产生吸引作用。他预言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与同位素的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所谓“临界温度”,就是导体从正常导电状态变为超导电状态时的转变温度。果然,弗罗里希的预言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1950年麦克斯韦(E.Maxwell)和雷诺(C.A.Rayhold)各自独立圣测量了水银同位素的临界转变温度。 实验发现:TC∝М-1/2,其中М为同位素质量。 同位素效应把晶格振动(其量子称为声子)与电子联系起来了,它告诉人们电子-声子的相互作用与超导电性密切相关。 弗罗利希经过分析后认为,同位素之间的电子分布状态是相同的,而原子质量是不同的,那么,超导电性会不会与晶格原子的性质有关呢?也许,超导的出现(即电阻的消失)是由于电子和晶格原子的相互作用才产生的吧!那么,电子和晶格原子是怎样互相作用的呢?弗罗里希对这一问题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p2 p1′vfyp p1 p2′ q 2Δ 占满 空带 EF 占满 能隙 空带 EF T=0K下的正常态和超导态电子能谱 超导能隙(energy gap of superconductors) 实验证明,超导态的电子能谱与正常态不同,在费密能EF(最低激发态与基态之间)附近出现了一个半宽度为Δ能量间隙。Δ≈10-3~10-4eV。如上图 拆散一个电子对(库珀对)产生两个单电子至少需要能隙宽度2Δ的能量。热运动可以拆散电子对产生单电子。能隙的存在使得在温度T远低于临界温度Tc时,超导体中单电子(正常电子)的数目按exp(-2Δ/kT)变化。这就导致超导体的电子比热容和热导率按温度指数规律变化。当电磁波(微波或远红外线)的频率足够高(hν≥2Δ)时,同样可以激发出单电子。此时超导体会强烈地吸收电磁波。在以超导体为一个电极的隧道结中,当结电压足够高(V≥Δ/e)时,大量的电子对被拆散,形成单电子参与隧道过程,使隧道电流在V=Δ/e处突然上升,若隧道结的两个电极都是超导体,能隙为Δ1、Δ2,则在V=(Δ1+Δ2)/e处突然上升。这些现象都证明能隙的存在,并可用来测定能隙值2Δ。 库珀电子对 1956年,L.N.库珀(L.N.Cooper)从理论上证明了费密面附近的两个电子,只要存在净的吸引作用,不管多么微弱,都可以形成束缚态──库珀对。 库珀发现,如果带电粒子的正则动量(机械运动与场动量之间之和等于零,那么很容易从超导电流密度的基本关系: Js=-nse*υs得到伦敦方程。可见超导态是由正则动量为零的超导电子组成的,它是动量空间的凝聚现象。 相干长度:1953年,皮帕德(A.B.Pippard)证明,当一个电子从金属的正常区移动到超导区时,其波函数不能从它的正常态值突然转变为超导态的值,这种转变只能发生在一个距离ξ上,ξ被称为相干长度。 相干长度和穿透深度是表征超导体的基本参数。 形成库珀电子对的最佳方式是动量相反时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组成。 BCS理论 1956年,L.N.库珀从理论上证明了费密面附近的两个电子,只要存在净的吸引作用,不管多么微弱,都可以形成束缚态──库珀对。第二年,J.巴丁、库珀和J.R.施里弗建立了完整的超导微观理论(BCS理论)。BCS理论是以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为基础解释超导电性的经典理论,它能很好地解释金属元素及金属间化合物的超导电性。 BCS理论是以近自由电子模型为基础,是在电子-声子作用很弱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理论。对于某些超导体,例如汞和铅,有一些现象不能用它来解释。在BCS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导强耦合理论,对这些现象能很好地解释(见强耦合超导体)。 两个基本概念。第一,超导电性的起因是费密面附近的电子之间存在通过交换声子而发生的吸引作用。第二,由于这种吸引作用,费密面附近的电子两两结合成对,叫做库珀对。 两个电子交换电子而散射 两个中心相隔P半径都为PF厚度为Δp的球壳,阴影区满足动量守恒 关于通过交换声子而发生的吸收作用,可以按如下的图像来理解。一个电子状态发生变化,能量和动量从ε1、p1变为ε1′、p1′。这个状态的改变引起了固体中整个电子气电荷分布的扰动。这种扰动必然牵动点阵振动,即发射声子。点阵振动反过来也可以影响电子气。影响的结果可以使电子气复原,能量和动量为ε1′、p1′的电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ε1、p1,其效果就是电子在运动过程因牵动点阵而增加了惯性,或有效质量。影响的结果也可以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