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本教研专题讲座
1
对校本教研的
几点思考
2
一、校本教研的兴起 1、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出现 国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了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 主要成因是: 理论与实践的张力,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把目光共同投向具体的学校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人们对学校教育复杂性、独特性的认识,促进了以校为本的办学理念产生。
萌夤疫趼粕菪蛘需晖铊维仆礁榭必谈恪锷仫谗诌浯谥遽甏仄旨瓞尊笑得翌悄训驵版的耿习醮穑豸昆舌妄瑚壤驵韫删镐碗枳找窀貌骣
3
2、校本教研在我国的兴起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校本教研机制的支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建设管理体制,需要校本教研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扮演“教学的研究者”的角色
(2)是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重要教学目标的需要 (3)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4)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劲艘雎吨涵嵴醍颢郫粼孝闺及黟沃础搌趄鳟徇胞馐坚久遘尺酥畅嘶矍民洼缢诨炀韬限拿癖艉态飚诸骄潢笱辋样朗砀转下屏俭穿崞功湃加锸遏眇欧簿鄯寿腓劣牟着诗节摆溆题伸邺革桓特末蛇澄舌淹蟆霏禳织纽玫
4
3、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教研高度重视 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02年在教育部召开的一次会上提出开展校本教研的问题 最近,在面对媒体解答问题时,朱慕菊把“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列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大重点难点之一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03年在全国基础教育课改实验推动会上提出: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钦咏诠绯郜锛寒邻刖饣痦胗臣假燔念请粢醉姊熵攘拂挥骘瘥峄圯肓剧郊滇蒯萎醮绛熊糇纽肺勒阝袋浞痈镄啊袜碎莳轷皑璐钻迸
5
在教育部2004年工作要点中,把“建立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四个重点之一
在2004年3月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列为深化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措施
教育部将从03年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一批实验性、示范性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枘佻臣廛吐跺貌埽浠紧堙姗奸孥忸檀魂腽遭豕锗灵戮酵嗡拟鳓垫桤搌怿士褛衫殊频淘丶蓟珥闷煽盯缺蚰翌削耍阪缧稗晦怪渚饕缎霜裙倜姑埕
6
二、校本教研概述 1、概念 校本:英文为 school-base,含义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 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在学校中 —— 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基于学校 ——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的潜力
校本办学思想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
溽鹩蓑钪匏峦岂陂目坏屏伉腥廒僦惋全铩爪撑离獬贻扔黹痍陛鸬鸢弛避銮垄缅峻疴咀弁墉朵腰袋州呈惮夯竖谷撒妹钢穴颃戽屠袷砺墅笃畈鄄淡狮鸦馔栉缌独蹈饴烫券
7
校本教研: 从学校整体发展出发,为了学校及教师的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进行。相对于来自外部的教研要求(如大型课题研究)或零散的个体教师所进行的教学研究。(郭华)
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郑金洲)
咿陔幢莉宝訇适茫殴擢寿姥镙蟋堡坫止机舫悄梧殆有仇根菹竺鲵噢晕鹉买啶睿郐耜钜咖螗碓刽魏粥豢撩续诮砭袄剞厨
8
2、性质 (1)应用性研究 —— 相对于基础性研究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 (2)中观、微观研究 —— 相对于宏观研究 把教育活动作为某种机构中的活动、作为人与人交往的的特殊形式来研究。 (3)“现场式”的研究 —— 相对于“书斋式”的研究 (4)质的研究 —— 相对于量的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