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类专科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与实践3.PDF

机械制造类专科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与实践3.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制造类专科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与实践3.PDF

( ) 第 1 卷第 1 期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 o l. 1N o. 1 1999 年 6 月  Jou rna l of N anch ang In st itu te of A eroau t ica l T echno logy ( Socia l Science s) . 1999 Ph ilo sop hy   J une 机械制造类专科学生实行双证书 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张 坚 杜 楠 郑兆创 杜清奎 刘高航   摘 要 本文作者在研究工科专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工科专科学生的社会需 求、知识能力要求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 设计制订了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和基本素质为主线,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特点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通过对两届 学生的试点实践,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张坚,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副教授。 一、前言 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一直只作为一种人才急需时的临时措施和本科教育的 补充而存在, 对本身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未作深刻研究, 导致专科教育在理论教学上变成本科教 育内容的“压缩饼干”, 在实践教学上也是简单地进行一些取舍。这种本科压缩型专科培养方 案, 使得许多专科毕业生理论不足, 实践不强, 工作适应能力差, 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 不能满 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实际需要, 同时也增加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因此, 在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 研究新形势下工程专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 构, 确立既适合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又具有专科 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 是一项紧迫 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在总结以往专科办学经验, 调查分析社会对专科人才需求, 完善校 内实践基地建设和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 就机械制造类专科学生实行双证书制 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谓“双证书”是指学生毕业时在获得专科毕业证书的同时, 应取 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工种的技术等级证书。这种培养模式通过对机械系 94、95 级五个 专科班级的试点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二、双证书制培养模式的主要思路 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为指导, 以主动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根本 目标, 紧紧抓住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好学校教育与社会需 求相适应这样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研究设计以实际工作岗位 本课题获 1998 年度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 1 期  张坚 杜楠 郑兆创 杜清奎 刘高航: 机械制造类专科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75 ·  所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特点的双证书制培养模式。这种培养 模式的实质并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专科毕业证和技术等级证双证书, 而是要 通过技术操作实践使学生能按照哲学上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论规律, 体现工程教育 应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程序原则, 使培养过程体现这样的特色: 先于理论的实践主要 使学生熟悉工程环境, 了解工程内容, 品味工程意义和建立工程意识, 而深层意义上的工程实 践则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强烈的工程意识基础上, 提高机构制图、电器电 路图等工程“语言”的准确运用能力、工程概念的交流沟通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 工业生产现场问题的能力, 以及计算机工程应用能力和外语工程实用能力等, 以提高人才培养 的整体效果。 三、双证书制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 ) 1 培养 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机械学、电子学、机械制 造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从事机械制造工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