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滚动一评讲
示例1:您温暖的眼神像一阵春风,轻轻鼓励着我;您谆谆的教诲像一场细雨,默默滋润着我;您高大的身影像一把大伞,时时保护着我。谢谢您,妈妈! 示例: 我仰起头,凝视着您山花灿烂的笑靥;我踮起脚,聆听则您山泉叮咚的话语;我捧着书,思索您醍醐灌顶的讲解。 2、下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2008年广东省高考第23题,6分) ? * 秋夜 宋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2.答:(1)①首句既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写出诗人心中的冷。 ②从全诗的结构看,正是由于这两种冷,诗人忽而想起山中的道士,才想象他们在这寒冷的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归来自行修炼,又想送去一瓢酒,让友人在冷雨之夜得到友情安慰,“冷”字总领后文。 (2)①尾联写出诗人想象于落叶满地的深山中持酒寻友的一片深挚友情。 ②寻而不得,友人道骨,踪迹难觅的无可奈何,寂寞之情亦无从消解。 ③“落叶空山”,萧疏淡远之景中又自然流露隐逸脱俗 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 。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明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 。。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又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呢?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赏析古诗词中“诗眼”的表达作用。 2、能规范解答鉴赏古诗词语言题型的“诗眼”题。 赏析诗眼的高考题型: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某一字或词是全诗的关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哪一个字或词统领全诗?请分析一下。 有人认为某一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如何鉴赏诗歌语言中“诗眼”的表达作用? 1、寻找“诗眼”。 “诗眼”指诗中最精练传神,最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要找到诗眼,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析来确定。 2、赏析“诗眼”常见的答题步骤: (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经典回放 例一、(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从内容上看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总)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第三步)从结构上看“乱”实际上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