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docVIP

论山东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山东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李东成(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014) 发表时间: 2004 -------------------------------------------------------------------------------- 摘要:山东民俗文化因其传承性强、地域特点鲜明、影响广泛而成为山东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凭借此资源优势,山东的民俗旅游享誉国内外,成为山东旅游业一个富有潜力的增长点。但在当前的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山东民俗旅游的特点、类型和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原则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山东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界定 (一)民俗文化的定义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1] 它是民俗旅游最重要的资源。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文化,因此,也有些学者提出用“生活文化”指代民俗文化。 与精英文化或宫廷文化相比,民俗文化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生动性和大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代大众旅游的诸多特点相吻合,使得民俗文化成为民俗旅游的主体资源,这也是推动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民俗旅游的界定 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就已经开展了民俗旅游,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开始探讨民俗旅游的概念,陆景川、西敬亭、叶涛、李慕寒、刘印其、迟景才、仇学琴、陶思炎、温锦英、吴忠军、巴兆祥、吴必虎等人均对此有所阐述。 1990年,西敬亭、叶涛首先明确提出了“民俗旅游”的概念:“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以民俗事象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2]刘印其提出:“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如寻根祭祖、朝山进香、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览、民俗表演 (婚礼表演等)、节庆活动、风味食品、旧式交通工具、住民房等,一句话,就是‘到民间去旅游’,到民俗氛围里去切身体验”。[3]温锦英给民俗旅游下了这样的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4] 前述诸位学者对民俗旅游界定,虽然有的比较宽泛,有的过于细致和繁琐,但大多认为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象为基础的一项旅游活动。笔者认为,民俗旅游之所以成为一项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的旅游活动,主要在与其资源主体——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强烈的传承性,内容贴近民间,形式生动活泼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界定民俗旅游的立足点;除此之外,理论上的探讨还需结合当代民俗旅游的开发实践。因此,界定民俗旅游的概念,首先要明确民俗旅游的资源主体,其次应表述其属性和基本特征,还要结合民俗旅游开发实践指明其形式。 参照各位学者的定义,笔者把民俗旅游界定如下:民俗旅游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游览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它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旅游者,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的新兴旅游活动。常见的游览形式有认知民俗事象、参观民俗建筑(包括民俗博物馆、民俗村和民俗主题公园等)、参与节庆活动、体验民俗风情和参访家庭等。 (三)民俗旅游的分类 对应民俗的分类,陶思炎依据民俗范畴,表现空间、产品性质、服务功能等为标准对民俗旅游的类型作了细致的划分。他以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旅游范畴为标准,将民俗旅游产品划分为物态、动态、心态、语态等民俗旅游类型;以民俗生活空间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市井民俗游、水乡民俗游、山村民俗游、渔村民俗游等环境类型;以产品性质角度为标准,将民俗旅游划分为观览型、参与型、休闲型、运动型等类型。[5]但现实中的民俗旅游活动与理论上的探讨稍有差异,比如心态、语态等民俗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俗旅游类型。王德刚把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分为品牌经营模式、社区-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和节庆活动模式。[6]这6种模式在山东均有分布,且比较切合中国民俗旅游的实践。笔者依据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的历史及其现状,把山东的民俗旅游产品主要分为以下6种:民俗博物馆旅游、节庆民俗旅游、婚俗旅游、渔家乐、农家乐、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下文将结合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对此分别详述。 二、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 山东民俗旅游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传承性强 传承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没有传承性的风俗习惯不能称之为“民俗”。深受齐鲁文化熏染的山东民俗自其产生后,就一直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其间没有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替代。虽然历史上发生了数次改朝换代和社

文档评论(0)

ipad0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