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记·缁衣·苟有》章释疑
《禮記·緇衣·苟有車》章釋疑
(首發)
冀小軍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今本《禮記·緇衣·苟有車》章云:
苟有車,必見其軾;苟有衣,必見其敝;人苟或言之,必聞其聲;苟或行之,必見其成。《葛覃》曰:“服之無射。”
此章的難點是前兩句中的“軾”和“敝”。自漢代以來,很多學者對此作過解釋,但他們的說法牽強處多,並不能讓人滿意。直到郭店簡和上博簡相繼問世後(二者皆有《緇衣》),情況才出現了轉機。經過學者們反復討論,對前一句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簡文中與“軾”相當的字應該讀為“轍”。這時人們才知道,今本中的“軾”原來是個錯字。
本文要討論的是“敝”字。與“轍”不同,“敝”字本身没有問題,只缺一個合理的解釋。簡文“轍”字的釋出,並未給它帶來更多的希望,幾乎所有的舊說都有人在支持,也有人反對;此外還有新的說法出現,所以至今仍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局面。下面扼要介紹一下各家的觀點:
1.敗衣說
此說出自東漢鄭玄。《苟有車》章鄭注云:
言凡人舉事必有後驗也。見其軾,謂載也。敝,敗衣也,衣或在內,新時不見。
今人從之者有涂宗流、劉祖信(2000)、王世駿(2009)、單育辰(2010)。關於此說,王念孫云:“此言行之必見其成,而以衣之必敗為喻,則為不倫。” 季旭昇(2008)也指出:“‘凡人舉事必有後驗也’應該是正面的敘述,怎麼會用一個負面的例子來對比呢?‘苟有衣,必見其敝’,只能讓人聯想到‘苟或言之,必聞其惡’、‘苟或行之,必見其敗’這一類負面的敘述。”(154頁)
2.衣袂說
此說出自清人王念孫父子。王引之《經義述聞·禮記下》云:
“敝”音布蔑反,謂衣袂也。《廣雅》:“,袂也。”曹憲音布蔑反。古無“”字,借“敝”為之(《齊風·敝笱》釋文:“敝,徐扶滅反。”“敝”、“”聲相近,故字亦相通)。有車則必見其軾,有衣則必見其袂,有言則必聞其聲,為其事而無其功者,未之有也。
今人從之者有王力波(2002)、虞萬里(2004、2009b)、陳戍國(2004)。關於此說,季旭昇(2008)指出:“把‘敝’釋為‘袂’,讓經文四句體例一致,比舊說合理。但是車有軾、衣有袂,是靜態的物,與言必聞、行必成屬動態的事,仍然兩不相侔。”(156頁)
3.蔽膝說
此說出自清人洪頤煊。《讀書叢錄》云:
“敝”,古通作“蔽”字,謂蔽膝也。蔽膝謂之“韍”,亦作“紼”。《玉藻》“一命縕韍黝衡”,鄭注:“韍之言亦蔽也。”《白虎通·紼冕》篇:“紼者,蔽也。”軾,車前橫木;蔽膝亦在衣前,其義一也。
今人從之者有黃人二(黃氏讀為“韠”,亦指蔽膝)、鄒濬智(2004a)。關於此說,王引之《經義述聞》云:“蔽膝不可但謂之蔽,‘韍之言蔽’、‘紼者蔽也’,皆釋其命名之義如此,非謂韍一名蔽也。”虞萬里(2004)云:“衣外之蔽膝,與衣無涉,非文句本義。”季旭昇(2008)則認為:“讀‘敝’為‘韍’,經文四句體例一致,與王引之的詮釋基本上是屬於同一手法,訓詁上也沒有問題。……但是以靜態的車有軾、衣有韍比喻動態的言必聞、行必成,仍然是兩不相侔。”(157-158頁)
4.遮蔽說
此說出自南朝宋庾蔚之。《禮記·緇衣》“必見其敝”唐陸德明釋文:“敝,鄭婢世反,敗也;庾必世反,隱蔽也。”清朱彬《禮記訓纂》云:
彬謂古者先知蔽前,後知蔽後。有衣必見其蔽,舉在前者言之。上文“苟有車,必見其軾”,軾在車前也。
孫希旦《禮記集解》亦云:
“敝”當作“蔽”。車成則必駕之,而見其軾之高;衣成則必衣之,而見其蔽於體。人有言行,不可得而掩,亦猶是也。
今人從之者有劉信芳(2000)、鄒濬智(2004b)、季旭昇(2008)。關於此說,虞萬里(2004)以為:“觀此章文義,每句後者皆為前者之要素,且後者亦皆為名詞。以衣論之,領與袖為其要素,故以袂袖喻之。……蔽為動詞,與前後不一。”王世駿(2009)亦云:“‘敝’若作遮蔽解,當屬動詞,與其他三句的‘轍、聲、成’均屬名詞不合。”
5.花紋說
此為今人之新說。劉釗(2003)云:
“”即“”字,讀為“黻”,古音“”在並紐月部,“黻”在幫紐月部,聲為一系,韻部相同,於音可通。“黻”指衣服上的花紋。(65頁)
關於此說,王世駿(2009)云:“‘黻’是禮服上的花紋。然而林清源以為有衣未必有黻,若以敝為黻,則此句完全不能成立。”
冀按:綜觀以上諸說,都是先把“敝”讀為某字(鄭氏則讀如字),然後再去疏通文義。但人們顯然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即所改讀之字(包括“敝”字)出現在第二句中是否合理。
本章四句,均是“苟有……,必……”的格式(為便於說明,兹據郭店簡,並略去第三句中的“人”字):
苟有車,必見其轍(如果有車,一定會看到它駛出去);
苟有衣,必見其敝(如果有衣,一定會看到它……);
苟有言,必聞其聲(如果說話,一定會聽到他的聲音);
苟有行,必見其成(如果做事,一定要堅持做到底)。
前三句是比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5至2030高纯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消防安全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共2套(可编辑可打印).docx VIP
- 2026年矿业公司露天矿山剥离工程建设管理制度.docx
- 专题03 速度的计算典型模型(68题11大类型)(原卷版)新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
-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矛盾生平介绍PPT.pptx VIP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pdf VIP
- 隧道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 VIP
- 售后服务方案及措施(通用7篇).docx VIP
- 煤矿机电运输隐患排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