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冠心病”中医诊断及治疗
“冠心病”中医诊断及治疗
摘 要:目的 探讨传统“心痛”与现代医学“冠心病”之间的联系。方法 通过对历代医家关于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分析,得出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应属中医心痛范畴,病机相吻合。本文就中医心痛的证治做以讨论,旨在研究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规范。
关键词:“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辨证施治/治疗应用
综历代医家之述:心痛发病皆因素体气虚、阴虚、心阳不振或体胖、痰湿之体,与寒凝聚于胸中、或暑热犯心、或膏粱厚味聚湿生痰,或喜怒忧郁、气滞血淤,久而久之,痰浊停滞、经脉流通不畅,从而心痛的基础病变形成:血淤痰浊痹阻,营脉不通,此既为成因又为病理产物,阴液凝结,心脉痹阻,而作心痹,即仲景“阳微阴眩”之病机,发为心痛、胸中憋闷、膻中闷痛,时有发作,休息或服用丹参滴丸即可缓解,是卒心痛;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落,为气滞痰湿淤积,风邪冷热所乘痛而反复发作;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短气不足以息,胜者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即为真心痛,故不仅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或梗塞、还见于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继发的心肌缺血,也见于心机炎、心包炎等引发的胸痛,至于其他胆心痛、肾心痛、胃心痛、厥心痛等胸痹,应属广义心痛之说。
辨病[1]:
应首先辨病 分为心痛、久心痛、真心痛、或其他继发性心痛,其次辨证 分清气虚阳虚,气滞寒凝,血淤痰浊,阴液凝结,心脉痹阻。
卒心痛:即檀中部位猝然发作,似痛憋闷,暴上气而喘,不得太息,手心少阴厥逆,心痛引喉,或膺背肩间,或两臂内痛,休息或治疗缓解,三五分钟即过;心电图检查可见心肌缺血改变,S—T水平下移或T波倒置。心肌酶正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明显改变。
久心痛:长期心气虚、心阳不振,心痛发作治则缓解,与寒或热或喜怒忧郁即发,心电图可表现为持续性的S—T段下降或T波倒置,心机酶轻度增高,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壁阶段性运动障碍。
真心痛:气滞寒凝,血淤痰浊,致阴液凝结,心脉痹阻出现心痛彻背、短气不足息,胸闷气塞不得卧,手足青至节,心痛遇暴绞急欲绝,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电图S—T段弓背抬高,单项曲线,T波倒置,坏死Q波,心机酶增高,肌钙蛋白增高,超声心动图见心肌局限性运动障碍,冠脉造影可见相应血管阻塞。
辨证[2]
主证:心气虚、心阳不振、血淤痰结、痹阻心脉、兼证有气滞寒凝、热结痰湿等。
1.气滞血淤:症见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肝气横逆,气滞上焦,胸阳不展、血脉不和而瘀阻,出现心胸满闷,疼痛阵阵,痛无定处,时欲太息气而喘,舌苔薄白,舌两边而红,舌下脉淤紫,脉炫细。
2.寒凝心脉:症见季节交换深秋冬初,阳气受恶,心阳不振,复受寒邪,以致阴寒盛于心胸,阳气失展,寒凝心脉,营血运行失畅,心脉不通,发为猝然心痛,形体发冷、手足不温,冷汗出,短气心悸,心痛彻背,脉紧苔薄白,舌下青紫。
3.热邪犯心,多因素体阴虚、感受温热、忧郁之火或湿浊日久温热,致热结于内,火邪犯心热烁津液而为痰,热与血结而成淤,闭阻心脉,见心胸疼痛,唇红口干、烦躁、气喘、痰稠,大便不通,尿赤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4.血脉瘀阻,因于气滞寒凝,热结,气虚导致血脉淤滞而为瘀血,血瘀心脉不通则致,心痛剧烈,痛有定处,伴有喘息气短,舌暗红苔薄白,舌下血脉青紫,脉眩涩,或结代,肌肤甲错而青紫。
5.痰浊闭阻,肥甘厚味,伤脾,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为阴邪,其性粘滞,停与心脏,则窒息阳气经脉阻滞,血脉淤阻,痰淤相结致心脉痹阻而发心烦、头目眩晕,舌苔厚腻而黄,脉玄滑,痰湿蕴欠可生热化火,形成痰灭之证扰乱神明。
6.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素体阳气不足或心气不足,或上述逐症损伤心气、心阳,失于温煦鼓动,推动无力,则心悸动而痛,心慌、短气喘息,神倦怯寒,四肢不温,动则更甚,舌苔白或腻,舌淡胖,脉虚细或结代,重者心肾阳虚,命门火衰,阳不化阴,阴寒凝于胸中,痹阻心脉致心胸剧痛,胸脘满闷,喘息不得卧,四肢不温,大汗,少尿、水肿,唇舌青紫,脉缓细厥。
上述心痛的症候往往虚实相兼,各症侯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血瘀、痰结,痹阻心脉贯穿始终,常在素体心气虚,心阳不振或因体胖多湿,湿浊不化,或遇气滞寒凝、热结,痰浊阻滞血脉不通而形成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结血瘀,痰瘀互结,心脉痹阻等不同的证型。
治法[3]
急救治疗 毕业论文
1.针灸:膻中、心俞、内关、合谷、足三里
2.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或复方丹参滴丸10粒,或活心5粒,或冠心苏合丸1粒。
3.膏药穴位敷贴:麝香通心膏(自制)外敷膻中、心俞、厥阴俞。
4.静脉用药:①川芎注射液100-200ml静滴。②丹红注射液20-40ml配液静滴。③红花注射液20-40ml配液静滴。④血塞通粉针剂0.5-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