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方法探析.docVIP

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方法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方法探析

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方法探析   作者:马陶陶 张群林 李俊 孟晓明 黄成 陈玉璞 【摘要】   目的探讨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三氯化铝(AlCl3 )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含量的专属性,并建立AlCl3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含量的最优条件。方法通过对几类典型结构的黄酮类及多酚类化合物AlCl3显色前后的吸收峰(200 ~600 nm)进行比较,分析以芦丁为对照品的AlCl3 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的合理性。结果AlCl3 显色后,部分黄酮类物质在421 nm 处有较强吸收。结论采用AlCl3 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的含量具有合理性,并建立了AlCl3 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含量的最优条件。 【关键词】 AlCl3 比色法 总黄酮 芦丁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speciality of AlCl3 colorimetry with rutin as reference substance for evaluation on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investigate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AlCl3 colorimetry.MethodsTo make a series of flavonoids and polyphenols with typical structure with AlCl3 and measure their absorption curves at the range of 200 ~600 nm.ResultsAt the wavelength of 421 nm,some flavonoid-like compounds showed the similar absorption with rutin .ConclusionIt is reasonable to determine the total flavonoids by using AlCl3 colorimetry with rutin as reference substance and establish the optimum condition of AlCl3 colorimetry.   Key words:AlC3 colorimetry; Total flavonoids; Rutin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以C6 -C3 -C6 结构为基本母核的色原烷或色原酮的衍生物,以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倍受青睐,而中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成为近年来研究黄酮化合物所关注的焦点。中药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一般采用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1] 。比色法是被《中国药典》所采用的最常见的总黄酮测定方法,其中又以NaNO2 -Al(NO3 )3 -NaOH 比色法常用[2] 。这种方法以NaNO2 -Al(NO3 )3 为显色剂,在碱性条件下,利用其与黄酮物质生成红色铝螯合物为特征,以芦丁为对照,在510 nm 处测定吸光度,从而得到待测物质总黄酮的含量。郭亚建等[3] 曾对这种方法的专属性进行了讨论,发现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非黄酮类物质在芦丁显色的最大波长处(510 nm 左右)也有较强吸收,而黄酮类成分黄芩素、山柰酚在此波长处没有吸收,从而说明采用NaNO2 -Al(NO3 )3 -NaOH 比色法,以芦丁作为对照,不能排除非黄酮类物质的干扰,这种方法测定中药总黄酮含量的专属性不强。   因此,本实验采用另一种常用的比色法:AlCl3 比色法,对几类典型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儿茶素、木犀草素、鼠李素、山柰奈酚、槲皮素、葛根素、金丝桃苷、橙皮苷)及多酚类化合物(2,3 -二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和厚朴酚,阿魏酸)AlCl3 显色前后的吸收峰(200 ~600 nm)进行比较,分析以芦丁为对照品的AlCl3 比色法测定中药总黄酮的合理性,并对芦丁显色的pH 值,AlCl3 浓度、显色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8453 紫外分光光度计;PHS -3C 精密pH 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试剂:芦丁,葛根素,2,3 -二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和厚朴酚,阿魏酸,儿茶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山柰奈酚,槲皮素,金丝桃苷,蒙花苷、橙皮苷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三氯化铝,醋酸钠,冰醋酸,甲醇均为分析纯,水为双蒸水。   2 方法   2.1 供试品的制备以芦丁为例,精密称取芦丁标准品(120 ℃ 烘干至恒重)10.0 mg,甲醇定容至50 ml,配成0.2 mg/ml 的芦丁母液。   2.2 显色试剂的配置精密称取AlCl31.34 g,甲醇定容至100ml,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